
綠色瓷制酒器。 漢 鄒陽 《酒賦》:“醪釀既成,緑瓷既啟。” 明 楊慎 《藝林伐山·青案綠瓷》:“緑瓷,酒器。見 鄒陽 《酒賦》。”
“緑瓷”是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綠色瓷制酒器,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特定材質的器皿。以下是詳細解釋:
“緑瓷”指用綠色陶瓷制成的酒器,多見于漢代及明代文獻記載。其中“緑”同“綠”,表示顔色;“瓷”指高嶺土燒制的器物質地,比陶器更細膩堅硬。
綠瓷作為酒器,反映了古代陶瓷工藝與飲食文化的結合,尤其在漢代文人作品中成為風雅生活的象征。
如需進一步了解陶瓷工藝或文獻細節,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綜合自)。
《緑瓷》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綠色的瓷器”。綠瓷制作工藝精湛,色澤鮮豔,通常在古代用于制作陶瓷器物。
緑瓷的拆分部首是糸(纟)和瓦,拆分後得到“糸瓦”兩個部首。
緑瓷的總筆畫數為14畫。
緑瓷一詞最早來源于中國古代文獻。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瓷器的發源地,瓷器制作技術在唐宋時期達到了高峰,并逐漸流傳到世界各地。緑瓷是經過特殊處理的瓷器,其獨特的綠色釉面讓它備受矚目。
綠瓷的繁體字為“綠瓷”。在繁體字中,“綠”在“糸”的上方加了一個草字頭。
在古代,緑瓷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據古代文獻記載,瓷器在漢朝時期被稱為“釉器”或“陶器”。隨着時間的推移,綠色的釉面瓷器被稱為“緑瓷”,具體的字形可能因時期而異。
1. 這座寺廟裡陳設了許多緑瓷的佛像。
2. 他的收藏品中有一件非常稀有的緑瓷花瓶。
1. 緑瓷碗:制作精美的綠色陶瓷碗。
2. 緑瓷壺:用于沖泡茶葉的綠色瓷壺。
近義詞:綠釉(指瓷器上的綠色釉面)。
反義詞:白瓷(指瓷器的一種,無釉面或白色釉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