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銅表面所生成的綠鏽,主要成分是堿式碳酸銅,粉末狀,有毒,用來制煙火和顔料。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銅青》:“銅緑……近時人以醋制銅生緑,取收曬乾貨之。”
(2).像銅綠一樣的顔色。《宋史·輿服志五》:“ 慶曆 八年,詔禁士庶傚 契丹 服及乘騎鞍轡、婦人衣銅緑兔褐之類。” 聞捷 《海燕》:“我住的房子裡……都長出一層白毛,間或也雜有銅綠的斑點,散發着濃重的黴爛氣息。”
“銅緑”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可從化學、顔色及文學比喻三個層面理解:
化學物質
指銅表面氧化生成的綠色鏽層,主要成分為堿式碳酸銅(化學式:$mathrm{Cu_2(OH)_2CO_3}$),呈粉末狀且有毒。古代常用于制作煙火、顔料,明代《本草綱目》記載其制法為“以醋制銅生緑”。
顔色描述
形容類似銅鏽的綠色調。例如《宋史》提到“婦人衣銅緑兔褐之類”,即指衣物采用銅綠色。
文學比喻(成語)
比喻“才華潛藏不露”,如銅器綠鏽般内斂沉澱。此用法強調内在能力未被完全展現或未被外界察覺。
擴展信息:銅緑的形成是銅與空氣中的水、氧氣、二氧化碳長期反應的結果,其毒性需注意防護,避免誤食或吸入。
銅綠指的是一種深綠色的銅氧化物,也被稱為銅礬。它是由銅在潮濕的空氣中氧化而形成的一種礦石。
銅綠的部首是金(钅)和石(石)。
它的拆分筆畫為12畫。
銅綠最早源自于古老的銅器和銅礦,也可以通過人工合成得到。
銅綠的繁體字為「銅綠」。
在古代,銅綠的寫法與現代寫法類似,隻是在字形上有細微的差異。
1. 在古代,銅綠被廣泛用于繪畫和青銅器的裝飾。
2. 我搜集了一些銅綠石,它們在陽光下散發着獨特的光芒。
1. 銅綠石:指由銅氧化物形成的礦石。
2. 銅綠色:指與銅綠相似的顔色。
3. 銅綠細菌:一種能夠在含銅環境中生長的細菌。
銅綠的近義詞包括銅礬、礦綠。
銅綠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