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腐衣的意思、腐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腐衣的解釋

豆腐衣。大豆磨漿,燒煮後脂肪和蛋白質上浮凝結而成。又名豆腐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腐衣,又稱豆腐衣或豆腐皮,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指代的名詞,主要從豆制品的加工工藝和成品形态角度進行定義。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在煮沸的豆漿表面自然凝結形成的薄膜狀豆制品。豆漿在加熱過程中,蛋白質和脂肪上浮凝結,形成一層薄皮,将其挑起晾幹後即得腐衣。其特點是質地柔韌、薄如蟬翼,色澤淡黃,具有濃郁的豆香味。《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豆漿煮沸後表面凝結的薄膜,可揭下晾幹”。

二、制作工藝特征

腐衣的制作依賴傳統工藝:

  1. 結膜形成:豆漿持續加熱時,表面因水分蒸發和蛋白質變性形成薄膜。
  2. 揭取晾幹:人工用細杆将薄膜挑起,懸挂晾幹成半透明片狀。

    《中國食品工藝學》指出,腐衣的品質取決于豆漿濃度與揭膜時機,需“漿濃而火緩”方能形成均勻薄皮。

三、文化與應用

腐衣在中華飲食文化中有重要地位:

四、相關别稱辨析

需注意與相似豆制品的區分:

引用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李裡特.《中國食品工藝學》.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18.
  3. 袁枚.《隨園食單》. 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
  4. 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浙江傳統食品技藝圖錄》, 2020.
  5.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縮印本).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2.

網絡擴展解釋

腐衣是一種傳統豆制品,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制作
腐衣又稱“豆腐衣”或“豆腐皮”,由大豆磨漿後經燒煮,表面脂肪和蛋白質凝結形成薄膜,晾幹後制成。其制作原理與腐竹相似,但形态更薄。

2. 别稱與特點
在不同地區被稱為“豆腐皮”“油皮”等,質地輕薄且富含植物蛋白,常用于中式菜肴的包裹、卷制或涼拌。

3. 應用示例

4. 延伸說明
腐衣與腐竹的區别主要在于厚度,腐衣更薄,適合快速吸收湯汁或包裹食材,而腐竹較厚,口感更韌。

别人正在浏覽...

愛賞懊惜百疊碧空如洗避吏博買務薄蝕草寫重新純儒辭氣摧抑粗陋玳宴憚人大書打眼紡車犯威風塵肮髒扶留扶踈該廣鳱鵲宮棹寒火恒言壞鈔黃媪黃素诏見影經藏酒船台覺察覺皇控馭朗白聯誼橉筋木黎物麥克風蠻僥廟略滅泯虐焰盤香坯素欽诏散澹生烹螫針受月手爪子順天者昌,逆天者亡素魣他出貼畫退負相越狎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