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ser] 利用某些物質原子中的粒子受激發而發出的光,其相位、方向、頻率完全相同,顔色很純,能量高度集中
某些物質的原子中的粒子受光或電刺激,使低能級的原子變成高能級原子,而輻射出相位、頻率、方向等完全相同的光,這種光叫激光。也稱萊塞。其特點是顔色純,能量高度集中,在工業、軍事、醫學、探測、通訊等方面可廣泛應用。 艾青 《光的贊歌》詩:“光把我們帶進了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X光,照見了動物的内髒;激光,刺穿了優質鋼闆。”
"激光"是漢語中對"LASER"(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意譯詞,指通過受激發射實現光波放大的特殊光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利用某些物質原子中的粒子受激發而發出的光,具有方向性強、亮度高等特性"(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
從物理特性分析,激光具備三個核心特征:
該術語的構詞法體現漢語科技詞彙特點,"激"取自"激發","光"指電磁波,完整表達"受激發射産生光"的核心機理。在專業文獻中常與"自發輻射"形成對比,如《光學原理》教材所述"激光區别于普通光的本質在于受激輻射占主導地位"(來源:高等教育出版社《光學教程》第5版)。
激光(Laser)是“受激輻射光放大”(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縮寫,指通過受激發射過程産生的特殊光線,具有高度一緻性、高亮度和高能量密度等特點。
物理特性
激光由相位、頻率、方向完全一緻的光子組成,屬于相幹光,傳播路徑筆直不擴散。其亮度可達太陽光的100億倍,且顔色極純(單一波長),如醫用的400-1000nm可見光。
能量特性
通過粒子數反轉機制實現能量放大。當介質中高能級粒子數超過低能級時,受激發射占主導,産生能量高度集中的光束。
激光器由泵浦源、增益介質和諧振腔構成。泵浦源激發介質粒子至高能态,形成粒子數反轉;諧振腔通過反射篩選特定波長的光子,實現光放大。
1964年錢學森提議将“鐳射”更名為“激光”,以體現其“受激發光”的本質。作為20世紀重大發明之一,激光被譽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和“最亮的光”。
如需更深入的技術細節,可參考、6、7等來源。
傍觀者審,當局者迷邦哲裁恨測角器趁墒侈浩敕語垂戒觸緒帶累戴霜履冰打鐵趁熱達賢凋疎短衣二江奮死凫車負堅執鋭工裝厚載驩嘗黃零草荒墜伽楠珠儉餓绛氛教督寖廢鲸膏抉目吳門巨野困抑惏酷鄰座俚亵漏巵迷茫男邦葩髿啟閉清敏渠彌入理塞咎三元君深巷衰季屬吏淑着厮挺算賬擡貼騰節外勤王後盧前窪子未必悕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