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稱“ 九霞裾 ”。形容華麗的裙裾。 唐 曹唐 《小遊仙詩》之二七:“西漢夫人 下太 虛,九霞裙幅五雲輿。”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為總得居士壽》詞:“舉酒對明月,高曳九霞裾。”
“九霞裙”是古代詩文中的意象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九霞裙”亦稱“九霞裾”,指華美絢麗的裙裾。其中“九”為虛數,形容層次繁複;“霞”則比喻色彩如雲霞般絢麗,常用于描繪仙人或貴族女性的服飾。
二、文學應用
該詞多見于唐宋詩詞,例如:
三、文化意象
“九霞裙”常與“五雲輿”“明月”等意象組合,多用于遊仙詩或祝壽場景,象征高潔、華貴與仙氣,體現古人對神話色彩的審美追求。
四、詞源演變
從唐代至清代(如樊增祥、施遠恩的詩作),該詞始終保留“華麗裙裝”的核心含義,未發生明顯語義變化。
如需查看具體詩句出處,可參考漢典、查詩文網等來源。
九霞裙是由“九、霞、裙”三個漢字組合而成的詞語。它是一個形容詞,表示顔色斑斓、絢麗多彩的裙子。在文學作品中常用來形容女性的服裝。
九:由“乙”部首組成,有2畫;
霞:由“雨”部首與“肖”部字組成,有9畫;
裙:由“衣”部首與“君”字組成,有6畫。
九霞裙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中,形容女性的華麗服裝。它的繁體字為「九霞裙」。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九霞裙這個詞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九霞裙」。
她身穿一襲九霞裙,顯得華麗而美麗。
花霞裙、彩霞裙、絢麗霞裙
彩虹裙、絢爛裙、萬紫千紅的裙子
素裙、黑裙、暗淡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