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監察安撫。《詩·大雅·常武》“大師皇父,整我六師” 唐 孔穎達 疏:“命為太師之公者,皇父使之監撫軍衆。” 唐 杜牧 《周元植除鳳翔監軍制》:“控 秦 塞之西,扼 胡 苑之左,乃睠 岐 隴 ,為國藩牆,命以監撫,宜崇班秩。” 清 沉複 《浮生六記·中山記曆》:“本島能 中山 語者,給黃帽,為酋長,歲遣親雲上,監撫之,名奉行官。”
(2).指監國、撫軍,為太子的職責。 南朝 梁簡文帝 《<昭明太子集>序》:“皇上垂拱巖廊,積成庶務,式總萬機,副是監撫。” 唐 王勃 《<乾元殿頌>序》:“彤闈問豎,禮崇監撫之威;黼席興賢,義極君親之愛。”《舊唐書·韋臯傳》:“伏望權令皇太子監撫庶政,以俟聖躬痊平。”
“監撫”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監察安撫
指對軍隊或地方進行監督與安撫的職責。例如唐代杜牧在《周元植除鳳翔監軍制》中提到“命以監撫,宜崇班秩”,強調對軍事管理的監督。清代《浮生六記》中“監撫之”也體現了這一用法。
太子的職責(監國與撫軍)
特指太子代行皇帝職責時的監國(代理國政)和撫軍(安撫軍隊)職能。如《舊唐書·韋臯傳》記載“皇太子監撫庶政”,南朝梁簡文帝也提到“副是監撫”,均指太子輔佐朝政的職責。
“監撫”的核心含義聚焦于古代政治與軍事職能,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舊唐書》《詩經》疏注等文獻。
《監撫》指的是監管和撫養。它是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含義為對人或事物進行監管和撫養。
《監撫》這個詞的部首是“⺈”和“⺮”,它們分别是“肉”和“竹”。
拆分後的筆畫數為10畫(肉為6畫,竹為4畫)。
《監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的繁體字是「監撫」。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監撫》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區别,但基本的意思保持一緻。
1. 他負責監撫那個少年犯,希望能改過自新。
2. 這位老師非常細心地監撫着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
3. 這個項目需要有人來監撫,确保其順利進行。
- 監管
- 監視
- 撫養
- 撫慰
- 看護
- 照料
- 管教
- 照管
- 放任
- 忽視
- 不管
- 疏于監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