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溫和文雅。《宋書·殷琰傳》:“ 琰 性和雅靜素,寡嗜欲。”《舊唐書·文苑傳中·賀知章》:“ 賀知章 ,器識夷淡,襟懷和雅,神清志逸。”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先生(指 鄒泰和 )戊戌翰林,和雅謙謹。” 郭沫若 《卷耳集·<召南·野有死麕>》:“你規矩些,你和雅些,不要拉我的手巾呀!”
(2).謂樂曲的聲調和諧雅正。 北齊 盧思道 《遼陽山寺願文》:“洞穴條風,生和雅之曲;圓珠積水,流清妙之音。”《資治通鑒·隋文帝開皇九年》:“及奏《黃鐘》之調,帝曰:‘滔滔和雅,甚與我心會。’”
(3).指詩詞的風格和平雅正。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三:“ 丁飛濤 亦工為艷詞,較 周冰持 為和雅。” 采疇 《<謝亦嚣詩集>序》:“ 亦嚣 性情閒雅……故其為詩,沖淡和雅。”
“和雅”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性格與氣質
指人溫和文雅、謙遜沉靜的氣質。如《宋書》描述殷琰“性和雅靜素”,《舊唐書》稱賀知章“襟懷和雅”。
音樂與藝術
形容樂曲聲調和諧雅正,或詩詞風格平和雅緻。如《資治通鑒》提到隋文帝贊樂曲“滔滔和雅”,北齊文獻稱山寺音樂“生和雅之曲”。
文學創作
特指詩詞等文學作品風格的中正典雅,強調語言與意境的協調美感。
作為姓名時,“和”象征和諧、從容,“雅”代表高尚、文雅,組合後寓意性格穩重、品德高潔,如“亮節高風”“位高權重”等。
古典文獻中多用于描述人物品性(如“和雅謙謹”)或藝術境界(如“清妙之音”),現代則常見于人名或文化評價場景。
《和雅》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美好而優雅。
《和雅》的第一個字是“和”,部首是“口”,總共有8筆。
《和雅》的第二個字是“雅”,部首是“隹”,總共有13筆。
《和雅》源自于古代漢語,其中的“和”指和諧、融洽,而“雅”指高貴、文雅。這個詞語在古代文人雅士中常常用來描述高尚的品質和文化修養。
在繁體字中,《和雅》的寫法基本保持不變。
根據古代的《康熙字典》和《說文解字》,《和雅》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和” – 口+禾+口; “雅” - 隹+牙+隹+⻏/誇。
1. 他的言談舉止十分和雅,給人一種溫文爾雅的感覺。
2. 這個音樂會散發着一股和雅的氣息,讓人感到甯靜而舒適。
和諧、和平、雅緻、雅觀、雅韻、和藹、和悅、和美等。
文雅、高雅、典雅、儒雅。
粗俗、低俗、庸俗、拙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