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比,類比。《墨子·大取》:“義可厚厚之,義可薄薄之,之謂倫列。”《墨子·大取》:“愛人不外己,己在所愛之中。己在所愛,愛加於己;倫列之,愛己,愛人也。”
“倫列”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細微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倫列(lún liè)的核心含義為“等比、類比”。它強調通過比較或等級劃分來體現事物間的倫理關系或邏輯層次,尤其在《墨子》的哲學讨論中用于表達愛人與愛己的倫理平衡。
哲學經典中的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墨子·大取》:“義可厚厚之,義可薄薄之,之謂倫列。”,意為“根據道義原則,該厚待則厚待,該淡薄則淡薄,這就是等比類比的倫理關系”。
另一處提到:“倫列之,愛己,愛人也。”,說明墨子主張将愛己與愛人通過類比統一于倫理體系。
現代詞典的擴展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按次序排列、列舉”,可能因“列”的字義衍生而來,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直接體現,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若需引用該詞,建議優先采用《墨子》原典中的“等比類比”含義,并在現代語境使用時明确說明語義依據,避免歧義。
倫列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分構成:倫和列。
倫的部首是人,由6畫組成。
列的部首是車,由9畫組成。
倫列的意思是按照一定的順序依次排列。
該詞源于《爾雅·釋诂》:“倫列,倫次行也。”可以解釋為按照倫次或順序進行行動。
倫列有繁體字形為倫列。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倫列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倫的古時字形為倫,寫法中的"亻"代表人,下方的兩橫代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上面的一橫代表上下關系,形象地表達了人際之間的倫理關系。列的古時字形為歷,由車旁和彳組成,表示馬車行進的樣子。
以下是幾個使用倫列的例句:
1. 請按倫列順序進入會場。
2. 這個問題需要按照倫列的順序逐一解決。
3. 做事要有條有理,要按照倫列進行。
一些與倫列相關的詞彙:
組詞:倫次、倫理、列舉、列車。
近義詞:排列、序列。
反義詞:亂序、無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