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得道肥的意思、得道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得道肥的解釋

謂堅守道義而心安理得。語本《韓非子·喻老》:“ 子夏 見 曾子 , 曾子 曰:‘何肥也?’對曰:‘戰勝故肥也。’ 曾子 曰:‘何謂也?’ 子夏 曰:‘吾入見先王之義,則榮之;出見富貴之樂,又榮之。兩者戰於胸中,未知勝負,故臞。今先王之義勝,故肥。’” 宋 黃庭堅 《元師自榮州來因複用舊所賦此君軒詩韻贈之并簡元師法弟周彥公》:“但知戰勝得道肥,莫問無肉令人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得道肥”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1. 詞源與典故
    該詞出自《韓非子·喻老》中“子夏見曾子”的對話:子夏因内心堅守道義而體态豐腴,曾子詢問原因,子夏解釋自己通過“先王之義”戰勝了對“富貴之樂”的渴望,故稱“戰勝故肥”。這裡的“肥”并非指身體肥胖,而是比喻精神充實、内心安定。

  2. 核心含義
    “得道肥”指通過堅守道義獲得心靈上的滿足與豐盈,強調道德追求戰勝物欲後的坦然狀态。詞中“道”特指儒家推崇的仁義準則,“肥”則象征因精神富足而呈現出的健康狀态。

  3. 引申義與用法
    宋代黃庭堅在詩中化用此典:“但知戰勝得道肥,莫問無肉令人瘦”(《元師自榮州來……》),以表達安貧樂道、以德養身的價值觀。該詞多用于古文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4. 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近義表述包括“心安理得”“問心無愧”等,反義則接近“患得患失”“利令智昏”。其内核與儒家“孔顔之樂”、道家“知足常樂”等思想相通。

這一成語通過生動的身體狀态對比,揭示了古代哲人對道德境界的推崇——當内心道義占據主導時,人便能超越物質困擾,達到真正的精神豐沛。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得道肥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修行或追求道義之時,因為過于專注于内心的修煉而忽略了身體健康,導緻發胖的現象。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得”、“道”和“肥”三個部分,其中,“得”意味着獲得或得到,“道”指代道義或修行,“肥”則表示發胖。下面是關于得道肥的更多信息: 來源:得道肥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文學家杜牧的《秋夕》中:“路從今夜白,甯有過此山者,得道多勞。”這句詩用來形容修行者經曆了種種勞苦,最終成功獲得道義。後來,這個詞逐漸被用來形容修行者由于專注于修煉而忽略了身體健康,導緻體重增加。 繁體:得道肥的繁體字為「得道肥」,沒有太大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得道肥的正字寫法可能與現在有一些不同。然而,由于現代的流行,古代的寫法已經不再常見。 例句:在修行上,過于得道肥會導緻個人健康問題。 組詞:得道、修行、發胖。 近義詞:肥胖、發福。 反義詞:健康、苗條。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