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比,类比。《墨子·大取》:“义可厚厚之,义可薄薄之,之谓伦列。”《墨子·大取》:“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己在所爱,爱加於己;伦列之,爱己,爱人也。”
“伦列”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细微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伦列(lún liè)的核心含义为“等比、类比”。它强调通过比较或等级划分来体现事物间的伦理关系或逻辑层次,尤其在《墨子》的哲学讨论中用于表达爱人与爱己的伦理平衡。
哲学经典中的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墨子·大取》:“义可厚厚之,义可薄薄之,之谓伦列。”,意为“根据道义原则,该厚待则厚待,该淡薄则淡薄,这就是等比类比的伦理关系”。
另一处提到:“伦列之,爱己,爱人也。”,说明墨子主张将爱己与爱人通过类比统一于伦理体系。
现代词典的扩展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为“按次序排列、列举”,可能因“列”的字义衍生而来,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直接体现,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若需引用该词,建议优先采用《墨子》原典中的“等比类比”含义,并在现代语境使用时明确说明语义依据,避免歧义。
伦列是一个汉字词,由两个部分构成:伦和列。
伦的部首是人,由6画组成。
列的部首是车,由9画组成。
伦列的意思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排列。
该词源于《尔雅·释诂》:“伦列,伦次行也。”可以解释为按照伦次或顺序进行行动。
伦列有繁体字形为倫列。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伦列的写法略有不同。其中伦的古时字形为倫,写法中的"亻"代表人,下方的两横代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面的一横代表上下关系,形象地表达了人际之间的伦理关系。列的古时字形为歷,由车旁和彳组成,表示马车行进的样子。
以下是几个使用伦列的例句:
1. 请按伦列顺序进入会场。
2. 这个问题需要按照伦列的顺序逐一解决。
3. 做事要有条有理,要按照伦列进行。
一些与伦列相关的词汇:
组词:伦次、伦理、列举、列车。
近义词:排列、序列。
反义词:乱序、无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