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訂婚,由男女家寫明訂婚者姓名、生辰年月、家庭身份等,互相交換的柬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四回:“無論他出身微賤,總是明媒正娶的……有他的禮書、婚帖在這裡。”
婚帖是中國傳統婚俗中的重要文書,其含義和用途在不同時期有所演變,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1. 傳統訂婚文書(核心定義) 根據、、等權威記載,婚帖最初指舊時男女雙方家庭在訂婚時交換的正式文書,需包含:
2. 現代婚禮請柬(延伸用法)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婚帖解釋為婚禮請柬,主要用于:
補充說明
建議需要具體使用婚帖時,根據實際用途(訂婚憑證或婚禮邀請)确認内容格式。如需查看古籍中的婚帖範例,可參考《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相關章節。
《婚帖》是指用于婚禮邀請的書信或卡片,通常由新婚夫婦或家族成員寄送給親朋好友,以宣布婚禮的日期、地點和邀請者的名字。
《婚帖》一詞由“婚”和“帖”組成。
《婚帖》一詞最早見于《後漢書·武紀》,形容女子送給男子的請帖,表示結婚的意願。
《婚帖》的繁體字為「婚帖」。
在古代,婚帖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以清代為例,婚帖的寫法可能會使用繁複的篆書或隸書風格。
1. 他們的婚帖快要寄出了,所有親朋好友都期待着婚禮的到來。
2. 收到他們的婚帖後,我感到非常開心,準備了一份特别的禮物送給他們。
組詞:婚禮、結婚、帖子、請帖。
近義詞:婚禮請柬。
反義詞:婚禮取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