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蒙求的意思、蒙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蒙求的解釋

[initiate] 《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指蒙昧的人求我不斷解決疑難。後來用“蒙求”做啟蒙的書名。如唐代李翰有《蒙求》,宋朝周守忠有《曆代名醫蒙求》,清朝王筠有《文字蒙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蒙求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詞義演變及經典用例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甲骨文字形像「草木初生,覆蓋于土」,本義為萌發、幼稚無知。《說文解字》釋為「王女也」,段玉裁注引申為「幼稚暗昧」㊟。在《周易·蒙卦》中,「蒙」象征童蒙未啟的狀态,如「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指孩童主動向師長求教㊟。

  2. 本義為「皮衣」,後假借為「尋求」。《說文》:「求,索也。」引申為探問、學習㊟。


二、詞義解析

綜合古代文獻與權威辭書,蒙求的核心含義為:

  1. 童蒙求知(基礎義)

    指幼童主動尋求知識啟蒙。如唐代李翰編纂的啟蒙讀物《蒙求》,書名即取「童蒙求我」之意,強調學習者自發求問㊟。

  2. 啟蒙教材代稱(引申義)

    因李翰《蒙求》以四字韻語講述曆史典故,成為後世蒙學範本,「蒙求」漸泛指啟蒙教材。如《四庫全書總目》稱其「仿《蒙求》體例者,不可勝數」㊟。

  3. 教育方法論(深層義)

    體現「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育思想。《二程遺書》雲:「童蒙求我,非我求童蒙…師者當待其誠心求教而後應之。」㊟


三、典例佐證


四、現代延伸

當代語境中,「蒙求」仍用于:

  1. 傳統文化教育領域,如《新編蒙求》等教材命名;
  2. 比喻對基礎知識的渴求,如「科技蒙求」等創新用法㊟。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13152頁「蒙」字條、第10301頁「求」字條。

㊟ 《周易正義》,[魏]王弼注,中華書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 《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類書類》,中華書局,1965年。

㊟ 《二程遺書·卷十八》,[宋]程颢、程頤,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 《蒙求集注》,[唐]李翰,中華書局《蒙學要義》叢書,1991年。

㊟ 《教童子法》,[清]王筠,收錄于《叢書集成初編》,商務印書館,1936年。

㊟ 《中國傳統蒙學書目》,徐梓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網絡擴展解釋

“蒙求”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類解釋:

一、作為啟蒙教育術語及書名

  1. 詞源與基本含義
    源自《易經·蒙卦》的“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為蒙昧之人主動向智者求教以解惑。後演變為指代啟蒙教育的經典文本,用于兒童識字和知識啟蒙。

  2. 曆史上的“蒙求”類書籍
    唐代李翰的《蒙求》是最早的代表作,以四言韻文形式講述曆史掌故,成為古代兒童教育的重要教材。宋代周守忠的《曆代名醫蒙求》、清代王筠的《文字蒙求》等均沿用此名,内容涵蓋醫學、文字學等領域。

二、可能的引申或特殊用法

部分詞典(如)提到“蒙求”作為成語時,可表示“通過虛假請求欺騙他人”,但這一用法在多數權威典籍中未明确記載,可能屬于特定語境下的引申或誤用,需結合上下文謹慎判斷。

“蒙求”的核心含義與古代啟蒙教育密切相關,特指通過經典文本引導蒙昧者學習。若需引用其潛在貶義,建議核實具體語境或參考更多權威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嗷嗷待食八階被褐懷珠餅師側腳裡持之有故促裝登龍術電機點石術蠹橫悱恻纏緜豐屋之禍鋒焰分期糞丸覆盆之冤高聳供待鈎加關谷管教過夜還波橫録鶴天化雲胡拜互市郎詃引禁障積載寬辟鱗次相比六一先生沒張志濃重澎漲強食清言入王褥位上服舍禁深自砥砺石策蜀五訟冤所事訴語梼戭銅蟾外國人違妄文定渥太華無日五色雲氣西風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