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十緵布 ”。一種質地較粗的布。《晏子春秋·内篇雜下》:“夫十總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張純一 校注:“ 孫星衍 雲:‘總即稯假音字。’《説文》:‘布之八十縷為稯。’”《漢書·王莽傳中》:“國用不足,民*********,自公卿以下,一月之祿十緵布二匹,或帛一匹。” 顔師古 注:“ 孟康 曰:‘緵,八十縷也。’緵音子公反。”
“十總布”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說明:
基本定義
十總布指一種質地較粗的布匹,古代以“緵”(zōng)為計量單位,每緵為八十縷線,十緵即八百縷線織成的布。該詞在《晏子春秋》《漢書》等文獻中均有記載。
曆史出處與用法
字詞解析
注意:部分網頁(如)誤将其解釋為“内容詳盡全面”的成語,實為混淆了“總布”與“十總布”的差異。需以權威典籍和詞典釋義為準。
十總布是一個漢字詞組,表示“十全十美的布料”。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十總和布。
十總的部首是十,共有2畫;布的部首是巾,共有3畫。
十總布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這部古代經典小說中。它描述了一個非常精美的布料,被形容為十全十美。後來,人們開始使用這個詞來表示其他事物的完美和優秀。
十總布(繁體字)
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一般來說,十總布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
這塊十總布色彩斑斓,手感柔軟,非常適合做衣服。
十全十美、布料、精美、優秀、完美、色彩斑斓
完美、精美、優秀、卓越
破舊、瑕疵、不完美、一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