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踞貌。 郭小川 《夜進塔裡木》詩:“看吧看,那一群龐然大物--黑壓壓,龍蟠虎伏。”
“龍蟠虎伏”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雄踞的樣子,多用于形容氣勢威嚴或事物宏偉壯觀的形态。例如,可描述山脈、建築群等龐然大物的布局或姿态。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考證,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龍蟠虎伏》是一個成語,意為形勢如龍、氣勢如虎,指處于強大的力量和局勢之中。
《龍蟠虎伏》這個成語的部首是“虍”,部首的意思是該字的象形意義歸屬的分類。筆畫是指該字一共有幾畫。
《龍蟠虎伏》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原句為:“形勢如蛟龍,君子之心亦如之。氣勢如猛虎,君子之志亦如之。”後來,人們将其中的“蛟龍”和“猛虎”合并成了“龍蟠虎伏”這個成語,用以形容局勢或個人的強大力量。
《龍蟠虎伏》的繁體字為「龍蟠虎伏」。
《龍蟠虎伏》這個成語的古時漢字寫法沒有特别的變化。
1. 這位年輕武術運動員的實力龍蟠虎伏,可以說無人能敵。
2. 這個團隊在市場上已經占據了龍蟠虎伏的地位。
組詞有:蛟龍得水、如虎添翼、披荊斬棘、力大如牛。
近義詞有:聲勢浩大、氣勢磅礴、威力無比。
反義詞有:弱不禁風、無能為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