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散樗的意思、散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散樗的解釋

不成材之樗木。比喻無用之人。常用作自謙之辭。語本《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人不顧”。 唐 虞世南 《奉和幸江都應诏》:“多幸霑行葦,無庸類散樗。” 唐 駱賓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 賓王 散樗易朽,蟠木難容。” 明 屠隆 《綵毫記·歸隱林泉》:“下官出山潦草,隱志不堅,立朝散樗,勛名未立,負媿良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散樗"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典故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散"本義為分散、不集中,《說文解字》釋為"分離也"(來源:《說文解字》卷三),在構詞中引申為無拘束、無用途的狀态。"樗"特指臭椿樹,《漢語大詞典》标注其"木材粗劣不堪用"(來源:《漢語大詞典》第4冊),《莊子·逍遙遊》最早以樗木比喻無用之材:"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來源:《莊子集釋》卷一)。

二、語義演變 組合成詞後,"散樗"多用于三種語境:

  1. 自謙稱謂:文人常用作謙辭,如明代吳寬《匏翁家藏集》有"散樗敢望豫章材"之句(來源:《四庫全書》集部别集類)
  2. 文學意象:喻指看似無用卻得享天年的狀态,化用《莊子》"樗樹以不材得終其天年"的哲學命題(來源:《莊子·山木篇》)
  3. 生态描寫:字面指野生臭椿樹,見于唐代李商隱《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散樗應天罰"(來源:《全唐詩》卷五百四十)

該詞的語義特征體現漢語詞彙"以物喻德"的造詞傳統,其權威性建立在經典文獻引用和曆代語用實踐基礎之上。

網絡擴展解釋

“散樗”是一個源自《莊子》的典故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本義與典故
    該詞由“散”與“樗”組合而成,其中“樗”指樗木(臭椿樹)。《莊子·逍遙遊》中提到樗木“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因其木質疏松、無法成材,被匠人棄用。莊子借此比喻無用之物,後衍生出“散樗”一詞,字面意為不成材的樗木。

  2. 比喻義與用法
    散樗常被用來比喻無用之人,尤其在古代文學中多作為自謙之辭。例如唐代駱賓王在《上吏部侍郎<帝京篇>》中自稱“賓王散樗易朽”,表達謙遜态度。

  3. 易混淆含義辨析
    部分解釋(如)提到“形容人群分散不團結”,此說法可能源于對“散”字的單獨解讀,但根據權威文獻,該詞核心含義仍圍繞“無用”展開,需注意語境區分。

散樗的核心意義是借樗木的“無用”特性比喻人的才能平庸,多用于自我謙稱。其文化内涵與道家“無用之用”思想密切相關,使用時應結合典故背景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百戲人報導八字帖萹蓄砭庸針俗俵撥毖慎不識閑兒儲君丹霍儋書刀斧手地理信息系統帝胄鬥妍獨醒人餓殺訛俗粉繭憤盈勾除光觌歸過雇托紅燙燙紅藤皇慶嘉辰家家戶戶煎沸徼禍激辯九功舞岚翠憀憀獵沙鈴吏绫子溜溜啾啾螺蜯母師耦俱無猜旁救炮胾噴礴青田凍染翰成章殺才沙汀試弦歌受粉受職歲月峥嵘讨海挺床同步發電機衛助無所先親後不改襲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