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篇小說。西班牙塞萬提斯作于1605-1615年。窮鄉紳堂吉诃德讀騎士小說入了迷,決定仿效騎士的生活。于是穿上盔甲,騎着一匹瘦馬,帶着侍從出門行俠。結果鬧了許多笑話,吃了無數苦頭,直到臨終才清醒過來。
“堂吉诃德”一詞源自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的同名長篇小說《堂吉诃德》(1605-1615年創作),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堂吉诃德”已超越文學範疇,成為文化符號,既代表崇高的理想追求,也警示人們需平衡理想與現實。其形象在心理學、社會學等領域常被引用,探讨理想主義與現實的沖突。
《堂吉诃德》是一部西班牙文學名著,由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創作。這部小說以主人公堂吉诃德的冒險故事為主線,揭示了人性的荒誕和社會中的虛僞。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常用來形容一個追求不切實際理想的人或者為了奇特而不切實際的抱負而奮鬥的人。
《堂吉诃德》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首:土、口、讠。它的總筆畫數為17畫。
《堂吉诃德》一詞來源于西班牙文學。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于17世紀初創作了這部小說,講述了一個名叫堂吉诃德的騎士追求騎士精神和人格尊嚴的故事。這部小說被翻譯為多種語言,其中包括中文。
《堂吉诃德》的繁體字為「堂吉譎德」。
在古時候,「譎」的寫法和現在略有不同,為「䘺」。其他字的寫法與現代相同。
1. 他像堂吉诃德般追求着那些不切實際的夢想。
2. 她的舉止與言談都透露出一種堂吉诃德式的烏托邦思想。
- 堂吉诃德式
- 堂吉诃德精神
- 堂吉诃德主義
- 堂吉诃德型人物
- 堂吉诃德式行為
夢幻追求者
理想主義者
不切實際者
現實主義者
實用主義者
務實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