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過臘的意思、過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過臘的解釋

(1).過了臘日( 漢 代以冬至後第三個戌日為臘日,後又改為農曆十二月八日)。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按,《四民月令》雲:過臘一日,謂之小歲。” 唐 羊士谔 《郡齋感物寄長安親友》詩:“晴天春意併無窮,過臘江樓日日風。” 宋 曾鞏 《送吳秀才》詩:“一年過臘已十日,餘日到春能有幾?”

(2).魚名。 明 屠本畯 《閩中海錯疏·鱗部上·過臘》:“頭類鯽,身類鱖,又類鰱魚,肉微紅,味美,尾端有肉,口中有牙如鋸,好食蚶蚌,以臘來春去,故名過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過臘(guò là)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主要方面進行解釋:

  1. 指歲末祭祀後的特定時期

    此義項源于中國古代的祭祀傳統。“臘”指古代年終舉行的重大祭祀活動“臘祭”,用以酬謝神靈、祖先并祈求豐收。“過臘”特指臘祭儀式結束之後的一段時間,即歲末年終之際。它标志着舊年将盡、新年将至的過渡階段,常帶有辭舊迎新的意味。例如《說文解字注》在解釋相關歲時詞彙時,會涉及此類時間節點的劃分。

  2. 指魚類經過臘月風幹或腌制

    此義項與物候及飲食習俗相關。“臘”在此指農曆十二月(臘月),此時氣候寒冷幹燥,適合制作臘味。“過臘”可指魚類在臘月期間被捕撈後,經過自然風幹或人工腌制處理的過程。經過此處理的魚稱為“臘魚”,其肉質緊實,風味獨特,是傳統年節食品之一。相關記載可見于描述古代歲時風物及飲食文化的文獻中。

古籍例句佐證:

“過臘”一詞的核心含義緊密關聯中國古代的歲時節令(臘祭)與物候飲食(臘月加工)。其核心指涉一是“度過臘祭後的歲末時段”,二是“魚類經臘月加工處理”。 該詞體現了漢語詞彙與傳統文化、生産生活的深度結合。

網絡擴展解釋

“過臘”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和來源分析:

一、作為成語的含義

“過臘”源自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節(農曆十二月初八),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日。其核心含義指過去的歲月或已逝的事物,常用來表達對往事的追憶或強調事物不再重要。例如:

二、其他解釋

  1. 指“過了臘日”
    漢代以冬至後第三個戌日為臘日,後改為農曆十二月初八。例如南朝《荊楚歲時記》記載:“過臘一日,謂之小歲”。

  2. 魚名
    明代文獻記載,“過臘”是一種頭似鲫魚、肉味鮮美的魚類,因“臘來春去”的習性得名。

三、相關背景補充

“過臘”需根據語境區分:
① 成語用法強調“逝去的時間或事物”;
② 字面意義可指“過了臘日”或一種魚類。建議結合具體文獻進一步考證差異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鞍鞴安定氨基酸擺簸寶輿杯中物猋急标心冰腦缽袋博學鴻詞處警出圹村虔麤濁大航當制澹豔刀槊滴管堆疊對棋敦阜房族犯霧露覂駕恭願含垢棄瑕惶然花台胡才解語寂天寞地酒榼捆綁爛子斂退胧月每下墨林弄孫牌風蜱醢搶案傾谄群蟻趨膻三虎蛇灰蚓線甚麽深詣屍官食舉時吝首策縮手托開拓辟萬尼亞舅舅纖列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