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踞貌。 郭小川 《夜进塔里木》诗:“看吧看,那一群庞然大物--黑压压,龙蟠虎伏。”
“龙蟠虎伏”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指雄踞的样子,多用于形容气势威严或事物宏伟壮观的形态。例如,可描述山脉、建筑群等庞然大物的布局或姿态。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考证,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龙蟠虎伏》是一个成语,意为形势如龙、气势如虎,指处于强大的力量和局势之中。
《龙蟠虎伏》这个成语的部首是“虍”,部首的意思是该字的象形意义归属的分类。笔画是指该字一共有几画。
《龙蟠虎伏》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原句为:“形势如蛟龙,君子之心亦如之。气势如猛虎,君子之志亦如之。”后来,人们将其中的“蛟龙”和“猛虎”合并成了“龙蟠虎伏”这个成语,用以形容局势或个人的强大力量。
《龙蟠虎伏》的繁体字为「龍蟠虎伏」。
《龙蟠虎伏》这个成语的古时汉字写法没有特别的变化。
1. 这位年轻武术运动员的实力龙蟠虎伏,可以说无人能敌。
2. 这个团队在市场上已经占据了龙蟠虎伏的地位。
组词有:蛟龙得水、如虎添翼、披荆斩棘、力大如牛。
近义词有:声势浩大、气势磅礴、威力无比。
反义词有:弱不禁风、无能为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