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獸的意思、五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獸的解釋

五類動物。《周禮·考工記·梓人》:“天下之大獸五:脂者、膏者,臝者,羽者,鱗者。” 鄭玄 注:“脂,牛羊屬。膏,豕屬。臝者,謂虎豹貔螭,為獸淺毛者之屬。羽,鳥屬。鱗,龍蛇之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獸”是中國古代文化中與五行學說、方位觀念密切相關的概念,通常指代五種具有象征意義的神獸或動物,分别對應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及木、火、金、水、土五行。其具體含義在不同典籍中略有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種體系:

一、五方神獸體系(常見于天文、禮儀)

此體系以方位為核心,五獸作為守護神或象征物:

  1. 東方青龍:屬木,代表春季、生機,象征祥瑞與力量。
  2. 南方朱雀:屬火,代表夏季、光明,象征蓬勃與升華。
  3. 西方白虎:屬金,代表秋季、肅殺,象征威嚴與征戰。
  4. 北方玄武:屬水,代表冬季、蟄伏,由龜蛇合體,象征長壽與守護。
  5. 中央黃龍/麒麟:屬土,代表季夏、穩定,象征中和與尊貴(部分文獻以麒麟代之)。

來源依據

《周禮·考工記》記載“五獸”與五方旗制相關(如“龍旗九旒以象大火”),鄭玄注進一步明确方位象征。

《禮記·曲禮上》提及行軍“前朱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反映四象布局,中央常隱含黃龍。


二、五髒配五獸體系(見于中醫理論)

在傳統醫學中,五獸與人體五髒功能相類比,體現“天人相應”思想:

來源依據

《黃帝内經·素問》雖未直接命名“五獸”,但奠定五髒配五行基礎,後世醫家如唐代王冰注疏引申此喻。

明代《類經圖翼》明确将神獸意象與髒腑功能關聯,強化其符號化表達。


文化意義與演變

“五獸”體系融合了神話、哲學與科學認知,貫穿于建築(如瓦當圖騰)、軍事(陣法布局)、醫學等領域,成為中華文化宇宙觀的重要符號。其概念隨時代發展逐漸定型,漢代後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成為主流,中央神獸則因典籍差異存在黃龍、應龍、麒麟等不同表述。

學術參考

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三卷讨論天文與五行符號時,分析五獸系統的科學隱喻。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詞典》考證神獸源流,指出其與星宿崇拜的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

“五獸”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和用法區分:

一、古代文獻中的動物分類(核心含義)

根據《周禮·考工記·梓人》記載,“五獸”指天下五大類動物,具體分類為:

  1. 脂者:牛羊等脂肪豐厚的動物
  2. 膏者:豕(豬)等膏脂類動物
  3. 臝者:虎、豹、貔、螭等體表少毛的猛獸
  4. 羽者:鳥類
  5. 鱗者:龍、蛇等有鱗片的動物

此分類體現了古代對動物的功能性劃分,如祭祀、工藝制作等用途。


二、成語中的象征意義

部分現代語境中,“五獸”被引申為五種兇猛的野獸,用于比喻: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周禮》原文或相關考工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哀吊愛非其道安定團結飽和烴筆墨之林罷民跛立捕誅潮劇宸阙臣姓嗔責陳祖德大蟲豆粉兜籠堆積作用發村繁動泛廣飛草分刌符拔福岡歸獄合夥紅茵花下曬裈譏斥金翅鳥井井九弄絶賣連聚連纖齡夢流客輪睛鼓眼邏吏擟拘模矱蜺霧披麻帶孝仆旗七長八短清溪漁隱圖柔指三段論式三行生眼深泉時好鹴裘題授土工外調香童賢王仙翁枵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