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比喻沒事不上門。三寶殿,泛指佛殿。
“無事不登三寶殿”是一句源自佛教文化的俗語,現多用于形容“沒有重要事情不會主動上門,來訪必有所求”的社交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佛教淵源
“三寶殿”原指佛教寺院中供奉“佛、法、僧”三寶的核心場所():
字面含義
古代百姓認為三寶殿是神聖場所,無事不可擅入,否則會被視為冒犯()。
社會意義演變
從宗教場所的規範逐漸演變為日常交際用語,比喻“沒有需求或急事時不會主動打擾他人”,隱含“上門必有所求”的潛台詞()。
使用場景
“三寶殿”在民間也被附會為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大成殿等著名建築,但核心含義仍以佛教解釋為主()。
該成語融合了佛教禮儀與社會人際關系的觀察,既保留了宗教文化的莊重感,又生動反映了人類交往中的現實邏輯。
《無事不登三寶殿》是一個成語,表示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需要遵循正式的程式或者找個適當的場合進行解決。
《無事不登三寶殿》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為 "無"、“事”、“登”、“三”和“殿”。其中,“無”為不定部首,表示否定,其他四個部首分别為 “亻”、“癶”、“艹”和“疒”,筆畫總共為27畫。
《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種儀式。當時,在主持重大事務決策的殿堂中,供奉着三寶,即“帝王的寶劍、印玺和朝服”,也叫做“三寶殿”。因此,這個成語就是警示人們在重大事情上要謹慎小心。
在繁體字中,該成語的寫法為“無事不登三寶殿”。
根據曆史資料顯示,該成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為“無事不登三寳殿”。其中,“寳”是指寶藏、財物的意思,現在已經被簡化為“寶”字。
1. 在處理家庭事務時,婆婆總是要按照規矩辦事,她相信無事不登三寶殿。 2. 這個公司的決策總是經過嚴格的程式,他們堅持無事不登三寶殿的原則。
一事無成、三思而行、寶殿金殿、事情辦不了
近義詞:嚴肅處理問題、按規矩來辦事
反義詞:隨意妄為、不講規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