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慰恤的意思、慰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慰恤的解釋

見“ 慰恤 ”。


亦作“ 慰卹 ”。謂慰問存恤。《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 洮西 之戰,至取負敗,将士死亡,計以千數……其令所在郡典農及安撫夷二護軍各部大吏慰卹其門戶。” 清 姚鼐 《四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銘》:“哀問民生,慰恤瘠枯。” 清 吳定 《程巽行傳》:“文以傳之,豈獨慰恤君,亦以惕人不義之可危,名節不可一日堕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慰恤”是漢語中表示撫慰體恤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向對受困者的物質關懷與精神安撫。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慰”指用言辭或行動使人寬心,“恤”則包含救濟、憐憫之意,二者結合後多用于描述對遭遇困境者的雙重關懷。

從詞源學角度考察,“慰恤”最早見于《後漢書·隗嚣傳》中“吏民素困餓,表求赈恤”的記載,表明該詞自漢代起便具備官方赈濟與情感撫慰的雙重功能。《漢語大詞典》進一步指出,該詞在曆代文獻中既用于描述政府“發粟慰恤”的赈災行為,也適用于個人“親往慰恤”的情感表達。

現代漢語使用中,“慰恤”常見于兩類語境:一是社會保障領域,如民政部門對受災群衆的“發放慰恤金”;二是人文關懷場景,如心理工作者對創傷人群的“開展慰恤工作”。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提示,使用需注意對象適配性,多指向遭遇重大變故的群體。

網絡擴展解釋

“慰恤”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èi xù,屬于動詞,意為慰問存恤,強調通過安撫、體恤的方式給予關懷,尤其針對遭遇困難或損失的人群、2、。

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由“慰”(安慰)和“恤”(體恤、救濟)組成,指通過語言或行動對受難者及其家屬進行精神或物質上的撫慰。例如《三國志·魏志》中提到對戰亡将士家屬的“慰卹”,即官方慰問并給予幫助。

  2. 應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或正式語境中,如戰争、災後等場景。例如:

    • 清代姚鼐《四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銘》中的“慰恤瘠枯”,指對貧弱百姓的安撫;
    • 引用的例句“慰恤将士”,強調對士兵及其家屬的關懷。
  3. 與“撫恤”的區别

    • 慰恤:側重精神層面的慰問,可能伴隨物質支持,但核心是情感關懷。
    • 撫恤:更強調國家或組織對因公傷亡者家屬的物質補償(如撫恤金)與精神安撫、。

“慰恤”是兼具情感關懷和實際行動的安撫行為,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正式文書中,體現對受難群體的綜合關懷。

别人正在浏覽...

賓客盈門踣斃伯母钗裙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交林長右琤琤逞味代言人疊疊薄薄斷袖之寵藩垣飛升騰實豐功碩德風瘵負郭相君敷說改取割雞焉用牛刀耕釣公揖害人不淺話尾胡僧焦額攪腦汁交讓雞毛信經度菊花酒鈞平刊本口澤狂縱累迹躐取裡試律學蠻猓瞑士難上難,難上加難内臣鮎魚拟讬判折骈白遣釋竊鈎者誅﹐竊國者侯氣蠱青龍符窮獨權重秩卑羣陰三仕霜液數策讬事脫頭脫腦溫好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