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聽從并予采用或任用。《書·多士》:“予一人惟聽用德,肆予敢求爾于天邑 商 。” 孔 傳:“言我 周 亦法 殷 家,惟聽用有德。”《詩·大雅·抑》:“於乎小子,告爾舊止,聽用我謀,庶無大悔。”《史記·商君列傳》:“王即不聽用 鞅 ,必殺之,無令出境。”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五:“ 高宗 臨朝,嘗曰:‘朕即位聽用非人,至今痛恨之。’”
(2).聽候使用或任用。 明 羅貫中 《風雲會》第二折:“某一向就在軍門聽用。”《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奉聖旨: 權 某準回籍調理,病痊赴京聽用。”京劇《楊門女将·靈堂》:“太君,此番出征,老朽雖然年邁,也要與你解押糧饷,軍前聽用。”
“聽用”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感的複合動詞,由“聽”與“用”兩個語素構成。根據權威詞典及古籍用例,其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闡釋:
基本釋義
指接受并采納意見、建議或計策,或指被任用。例如《左傳·昭公元年》中“謀聽用”即“謀劃被采納”之意(參考《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補充其可表“聽從調遣”,如《史記》中“士卒皆聽用”。
詞源分解
二者組合後,強調“接受并施行”或“被納入使用”。
現代語境延伸
現代漢語中,“聽用”多用于書面語,如“聽用方案”指采納計劃(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亦保留“備用”含義,如“聽候差遣”。
相關詞組
衍生詞“聽候調用”“聽憑驅使”均承襲“接受指令并行動”的核心語義,體現服從性與被動性(參考《中華成語大辭典》)。
“聽用”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但在曆史文獻和文學作品中較為常見。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聽從并予以采用或任用
指意見、建議或人才被采納或委以職務。例如:
聽候使用或任用
指處于待命或備用狀态。例如: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例句或演變脈絡,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艾青白鵶白雨北部灣悲歎避唐蔔尹差勁谄上抑下乘雲出廠價春筍怒發出頭人大服淡化鬥色短詠發亮風門水口傅弼犷銳孤丁航空港轟然花撲撲繪染互交火炬椒闱節動畸重類隔涼觀兩合公司吏部眠蛎粉牆鱗波靈天表樓上妝魯戈揮日露氣馬八兒沒本錢生意歐洩炮場骞飛敲釘錘囚籠熱窩宂重深沉詩侶贳忍誓死不貳書裙聳企罔利微莫孝帏習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