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香附子。一種香料。《三國志·吳志·吳主傳》“立 登 為太子”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是歲 魏文帝 遣使求雀頭香。”《資治通鑒·魏文帝黃初二年》載此事, 胡三省 注雲:“《本草》以香附子為雀頭香。此物處處有之,非珍也,恐别是一物。” 宋 梅堯臣 《賜酒》詩:“近親龍尾道,遠襲雀頭香。”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莎草香附子》。
“雀頭香”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
基本定義
雀頭香是香附子的别稱(),屬莎草科植物,其幹燥根莖可入藥或作香料。根據《本草綱目》記載,香附子别稱還包括莎草、雷公頭等。
形态特征
根莖多呈紡錘形,表面棕褐色,有6-10個隆起的環節,斷面角質樣或粉性,氣香微苦()。
藥用價值
性味甘、微寒、無毒,傳統中醫用于疏肝解郁、調經止痛等()。
古代用途
三國時期《江表傳》記載,魏文帝曾遣使求取雀頭香,說明其作為香料的曆史地位()。宋代梅堯臣詩句“遠襲雀頭香”也印證了其文化意義。
名稱争議
部分文獻(如《資治通鑒》胡三省注)認為雀頭香可能并非香附子,但主流觀點仍以李時珍《本草綱目》為準()。
有少數資料(如)提到“雀頭香”為成語,比喻“才智雖小但有價值”,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傳,建議結合上下文判斷。
雀頭香主要指中藥材香附子,兼具香料用途,曆史文獻記載豐富;成語用法需謹慎考據。如需進一步植物學細節,可參考《本草綱目》或現代藥典()。
《雀頭香》是指一種具有鮮明香味的植物或花草。它可以用于制作香料或香水,故被稱之為雀頭香。
雀頭香的拆分部首是“雀”和“香”,其筆畫分别為9畫和9畫。
雀頭香一詞最早見于《紅樓夢》第十五回:“那盒内插著五支細煙絲,一物中間,約不過四寸馀長。下書着:《金明池雀頭香》。”
雀頭香的繁體字為「雀頭香」。
在古時候,雀頭香的字寫作「鵲頭香」。
1. 她點燃了一根雀頭香,在屋内彌漫着芳香。
2. 這款化妝品帶有淡淡的雀頭香味,非常受歡迎。
1. 雀頭:指雀鳥的頭部。
2. 香草:指具有香氣的草本植物。
3. 香料:指用于調味或增加香氣的物質。
1. 香蕉:指果實香氣濃郁的一種水果。
2. 香味:指愉悅的氣味。
1. 臭氣:指難聞的氣味。
2. 腥味:指帶有血腥的氣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