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寺的意思、龍華寺的詳細解釋
龍華寺的解釋
寺名。在今 上海市 龍華鎮 。 唐 嗣聖 四年(公元704年)興建,後曆經興廢,現寺為 清 光緒 元年(1875年)重建。寺前有 龍華塔 。
詞語分解
- 龍的解釋 龍 (龍) ó 傳說中的一種長形、有鱗、有角的神異動物,能走,能飛,能遊泳,能興雲作雨:龍舟。龍燈。龍宮。龍駒(駿馬,喻才華出衆的少年)。畫龍點睛。龍蟠虎踞。 古生物學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
專業解析
龍華寺釋義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龍華寺”為漢語專有名詞,由“龍華”與“寺”複合而成:
二、曆史沿革與文化内涵
龍華寺在中國多地均有分布,以上海龍華寺最為著名:
- 始建溯源:相傳上海龍華寺始建于三國吳赤烏五年(公元242年),康僧會感得舍利,吳主孫權敕建塔寺,初名“龍華舍利塔”。唐代正式稱“龍華寺”,宋代重建後成為禅宗名刹(參見清代《龍華志》)。
- 彌勒道場:因彌勒菩薩于龍華樹下成佛的典故,該寺被奉為“彌勒應化之地”,與“龍華三會”信仰緊密關聯,天王殿内供奉彌勒菩薩(布袋和尚形)為其标志。
- 文化象征:寺内古塔(龍華塔)為七層樓閣式磚木塔,高40.4米,呈八角形,體現宋代建築風格,有“滬城八景”之“龍華晚鐘”盛名,象征上海曆史文脈(參見《上海地方志·宗教卷》)。
三、建築與宗教功能
龍華寺屬漢傳佛教寺院典型布局,核心功能如下:
- 主體建築:依中軸線設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等,供奉釋迦牟尼、彌勒、觀音等聖像,體現“淨土宗”與“禅宗”融合特征。
- 宗教活動: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行“龍華廟會”,結合佛誕法會與民俗活動;除夕“迎新年撞鐘”儀式延續千年傳統,體現佛教中國化實踐(參見《中國佛教寺院文化研究》)。
四、權威文獻參考
- 漢語釋義依據:《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龍華會”條目釋為彌勒證道之法會。
- 曆史考據:清代釋道淵《龍華志》載寺院沿革(原書藏上海圖書館)。
- 建築研究:《中國古建築測繪大系·寺院卷》(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年)收錄龍華寺測繪數據。
- 地方志書:《上海市地方志·宗教事務志》(官網公開版)詳述寺院宗教地位。
結語
“龍華寺”一詞融合佛教義理(彌勒信仰)、建築實體(寺院與塔)及民俗文化,既是漢語中具有特定宗教意涵的專名,亦為承載曆史記憶的文化地标,其釋義需結合語言學、佛學與史學多維考據方得全面。
網絡擴展解釋
“龍華寺”一詞具有多重含義,但核心指向中國佛教寺廟,尤以上海龍華寺最為著名。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龍華寺是中國佛教寺廟名稱,得名于佛教經典中“彌勒菩薩在龍華樹下成佛”的典故。其中“龍華”指龍華樹,傳說此樹高廣如龍盤空,花枝似龍頭,果實為橙色,象征佛法莊嚴。
二、上海龍華寺概況
-
曆史沿革
- 傳說為三國時期孫權為母所建(距今1700餘年),但可考文獻記載始于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
- 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賜名“空相寺”,明代恢複原名,萬曆年間獲賜“大興國萬壽慈華禅寺”仍沿用“龍華寺”。
- 現存建築多為清光緒年間重建。
-
地位與特色
- 上海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古刹,位于徐彙區龍華路2853號。
- 寺内保存唐、五代、明、清時期的經書、佛像等文物,寺前有标志性建築龍華塔。
三、其他相關龍華寺
-
吉林松原龍華寺
始建于1905年,以“四十八院”建築群為特色,擁有亞洲最大的大雄寶殿。
-
山東博興龍華寺遺址
北朝至隋代最大寺院遺址,出土大量金銅佛造像,反映佛教傳播與文化交流。
四、文化寓意
成語“龍華寺”常比喻心境甯靜、超脫世俗的精神狀态。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寺廟的開放信息或詳細景點(如山門、彌勒殿、羅漢堂等),的旅行指南。
别人正在浏覽...
鹌鹑餶飿兒便坐表裡相應長生果傳谕促密打揢,打揢兒诋突頓號獨睡丸浮寄俯視高興灌莽宏盛鴻章漸次竭力虔心驚詫津唾謹抑九日絶惡靠得勞止遼參列題力墨六分半書流靡賣獃馬醫沒譜兒苗子名田木樁扭腰撒胯青絲鞚琴弦喪荒三越僧伽羅人勝踐生漆生小沈陽故宮史評士伍什襲受脤私牙子投險頽淪頑磚文诰勜劜無從五色石閑寂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