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鴻文。 南朝 齊 王儉 《高帝哀策文》:“鴻章晨映,徽言夕永。” 清 蒲松齡 《拟士習表》:“親成寶訓,如日月之經天;禦製鴻章,似江河之行地。”參見“ 鴻文 ”。
鴻章(hóng zhāng)是漢語中一個典雅且富有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權威角度闡釋:
巨著;宏大的文章或著作
指篇幅浩大、内容精深的重要文獻或文學作品,常形容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典籍。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12卷,第1073頁。
例:清代學者稱《史記》為“史家之鴻章”,喻其體例完備、影響深遠。
顯赫的功績或成就
引申指卓越的功業或彪炳史冊的貢獻,強調其宏大性與曆史價值。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第3冊,第245頁。
例:“開疆拓土,立國之鴻章”——形容奠定國家基業的重大功績。
該詞承載中華文化對“宏大叙事”的崇尚:
二者結合,體現對思想深度與曆史影響力的雙重追求,常見于史學、文學評價體系。
“鴻章”在現代漢語中仍用于學術、文化領域,形容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或功業(如“科技鴻章”“文化鴻章”),延續其莊重典雅的語體色彩。
“鴻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鴻章(拼音:hóng zhāng)意為鴻文,指宏大的文章或著作。該詞源自古代文獻,常用于形容具有深遠影響或規模較大的文字作品。例如:
綜合多個古籍及詞典(如《漢語大詞典》《查字典》)的解釋,“鴻章”的核心定義穩定,未出現歧義或衍生用法。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南朝至清代的文獻用例。
悲唶辯辭蔔辭長夜國寸田尺宅存查搭挂調法頂骨冬狩豆娘訪謀發語詞附鳳攀龍格賦貢研官衫鼓絕合同呵問花紅柳緑呼儆昏德活着饑枯漃漻儆切進退出處嫉怒伎巧絶群拔類鈞播皲皴口渴老實頭斂翠路亭馬勺面佥鳴鳳記牛子牌品柱氣岸青徐侵踐勤直槭槭七液群架世道壽燭疏條肅和坦承威诟五經魁首無神小挂千謝朓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