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過分華美;委靡不振。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李陵集》有《與蘇武書》,詞采壯麗,音句流靡。觀其文體,不類 西漢 人,殆後來所為。” 宋 王安石 《上皇帝萬6*言6*書》:“夫以近世風俗之流靡,自雖士大夫之才,勢足以進取,而朝廷嘗奬之以禮義者,晚節末路,往往怵而為奸。” 宋 李清照 《詞論》:“自後 鄭 衛 之聲日熾,流靡之變日煩。”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流靡漢語 快速查詢。
“流靡”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iú mí(注音:ㄌㄧㄨˊ ㄇㄧˊ),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過分華美
多用于形容文風、藝術或事物的風格過于浮華、豔麗,缺乏質樸。例如:
委靡不振
形容人或風氣頹廢、缺乏活力。例如:
應用場景
“流靡”常見于古代文學批評或曆史評述中,多含貶義,強調對過度修飾或精神渙散的批判。現代使用較少,但在分析古典文獻或文化現象時仍具參考價值。
《流靡》是一個漢字詞彙,意為潮流盛行、風靡。形容事物極為流行或受歡迎。
《流靡》的拆分部首是氵和革,分别表示水和革命。這個字共有12畫。
《流靡》的字形是由水和革結合而成,描繪了水流的形象。早期的繁體字表現為「流靡」,後來演變為現代簡化字形「流靡」。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流靡》的寫法略有不同。按照古書法規範,可以寫為「流飜」或「流飚」,其中「飜」或「飚」表示流動、翻飛的意思。
1. 這首歌曲在年輕人中流靡一時。
2. 這個服裝品牌的設計風格正流靡于時尚圈。
1. 流行:表示一段時間内廣泛流傳或受歡迎的東西。
2. 潮流:指形勢發展的最新階段,表示時尚、流行。
3. 風靡:指事物在一定範圍内迅速盛行、受歡迎。
時尚、流行、盛行、熱門
過時、落伍、陳舊、不流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