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赴危險之地。《北史·孝行傳·吳悉達》:“時有 齊州 人 崔承宗 ,其父於 宋 世仕 漢中 ,母喪因殯彼。後 青 徐 歸 魏 ,遂為隔絶。 承宗 性至孝,萬裡投險,偷路負喪還京師。” 南朝 陳 徐陵 《為陳武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躬率褊裨,聊與挑戰,虜便土崩瓦解,投險赴坑,大小皆禽,鲸鯢盡戮。”
“投險”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óu xiǎn,其核心含義為“投赴危險之地”,常用于描述主動進入險境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現代語境中,“投險”一詞使用較少,更多以“冒險”“涉險”替代。需注意與保險術語(如“投保車險”)區分,二者含義無關。
“投險”屬書面化表達,強調主動選擇危險境地的行為,多用于曆史或文學描述。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北史》《漢典》等來源。
《投險》是一個表示“投入風險”或“冒險”意思的詞彙。
《投險》的部首是“手”,總共有11畫。
《投險》一詞的來源不詳。
《投險》的繁體字是「投險」。
古代有一種漢字寫法為「投彡貨心」,這是「投險」的古體寫法。
1. 他決定投險開設一家新的企業。
2. 這個項目存在很大的風險,我們需要投險才能取得成功。
投機、投資、冒險、投入。
冒險、賭注、冒險行動。
謹慎、保守、謹慎行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