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謹謙抑。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錦瑟》:“生斤斤自守,不敢少緻差跌,但僞作騃鈍。積二年餘,賞給倍於常廪,而生謹抑如故。”
“謹抑”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恭謹謙抑,強調在言行中保持謹慎克制。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指為人處世時态度恭敬、謙遜且自我約束,不過分表露情感或行為。例如《聊齋志異·錦瑟》中描述人物“謹抑如故”,即體現長期保持克制的狀态。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人在特定情境下保持冷靜,如職場中謹慎處理關系,或傳統文化中強調的謙遜品德。
字義分解
出處與示例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文學作品,如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生謹抑如故”,通過具體語境強化了人物性格特點。
總結來看,“謹抑”融合了态度與行為的雙重克制,常見于描述傳統道德規範下的個人修養。
謹抑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jǐn yì”,意思是謹慎壓抑,克制自己的言行。
它由兩個部首組成:言(yan)和心(xin)。其中,“言”是指語言或言辭,“心”是指内心或心理。謹抑的意思是通過控制言語和思維,表現出謹慎和自制。
謹抑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查證,但在現代漢語中被廣泛使用。它的出現可能是受到了古代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個人修養和自我約束。
在繁體字中,謹抑的寫法為「謹抑」。繁體字是中國字的一種變體,主要在台灣、香港等地使用。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謹抑可以寫作「謹抑」或「盡抑」。在這些寫法中,“謹”和“盡”都表示謹慎,而“抑”表示壓抑。
以下是謹抑在句子中的例句:
1. 他一直謹抑自己的脾氣,從不發脾氣。
2. 在重要場合,禮儀是非常謹抑的,不能做出冒犯的行為。
與謹抑相關的組詞有:
1. 謹言慎行(jǐn yán shèn xíng):謹慎地言談和行動。
2. 謹慎(jǐn shèn):非常小心,不大意。
3. 克制(kè zhì):抑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緒。
與謹抑相對的反義詞是放肆(fàng sì),意思是肆意妄為,不受限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