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沈陽故宮的意思、沈陽故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沈陽故宮的解釋

在遼甯省沈陽市舊城中心。為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太宗皇太極的宮殿。建于1625-1636年。占地46萬平方米。共分三路,中路為主體建築,有崇政殿、鳳凰樓和清甯宮。崇政殿為正殿,俗稱“金銮殿”。東路建築以大政殿為主,西路建築以文溯閣為主。整個建築,金碧輝煌,僅次于北京故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沈陽故宮作為漢語複合詞,由專有地名“沈陽”與建築通名“故宮”構成。其核心釋義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地理屬性

    “沈陽”指中國遼甯省省會,為清代(後金)政權早期都城;“故宮”意為“舊時宮殿”,特指封建王朝統治結束後遺留的皇家建築群。組合後專指位于沈陽的清代皇家宮殿遺址。

  2. 曆史定義

    中國現存兩大完整宮殿建築群之一,為清太祖努爾哈赤與太宗皇太極時期的政治中心(1625-1644)。清政權遷都北京後,其成為陪都行宮,滿語稱“穆克敦和托”(興盛之都)。

二、權威詞典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及《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

沈陽故宮

明清皇家建築遺存,始建于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占地6萬餘平方米,現存古建築114座。建築布局分東、中、西三路:

三、文化價值延伸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其為:

“清王朝發祥地的象征,17世紀東亞木構建築典範,承載滿族政權從部落到帝國的演進曆史”(2004年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編號C-1003B)。

四、現代語義指代

當代語境中特指:


參考來源:

  1. 沈陽故宮博物院官網《建築曆史》欄目

    https://www.sypm.org.cn/architecture

  2. 《中國宮殿建築詞典》(中國文史出版社,2018)P.217-219
  3. UNESCO世界遺産中心檔案

    https://whc.unesco.org/en/list/439

網絡擴展解釋

沈陽故宮是清朝初期(後金)的皇宮,位于遼甯省沈陽市,始建于1625年(後金天命十年),曆時11年建成,後經乾隆時期擴建,形成占地約6.3萬平方米的規模。以下從多角度詳細解析:

一、曆史背景

  1. 營建曆程
    由清太祖努爾哈赤定都沈陽後開始修建,其子皇太極續建主體宮殿群,并于1636年在此稱帝、改國號為“大清”。清遷都北京後,沈陽故宮成為“陪都宮殿”,乾隆時期增設文溯閣等建築。

  2. 曆史地位
    作為清朝入關前的政治中心,見證了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帝三位君主的統治,是清王朝崛起的象征。


二、建築布局與特色

沈陽故宮分三路,融合滿、漢、蒙多元文化風格:

  1. 東路:以大政殿和十王亭為核心,體現八旗制度。大政殿為八角重檐攢尖式,形似滿族帳篷,殿頂黃琉璃瓦鑲綠邊,象征滿漢融合。
  2. 中路:以崇政殿(金銮殿)、鳳凰樓、清甯宮為主體。其中鳳凰樓高居4米台基之上,是盛京最高建築,藏有乾隆禦題“紫氣東來”匾。
  3. 西路:以文溯閣為代表,專藏《四庫全書》,建築采用黑琉璃瓦頂,依據五行防火設計。

獨特之處:與北京故宮“殿高宮低”相反,沈陽故宮采用“宮高殿低”布局(寝宮位于高台),反映了滿族首領居高的傳統。


三、文化價值

  1. 建築藝術
    囊括滿族特色的“口袋房、萬字炕、地面煙囪”等結構(如清甯宮),是研究滿族民居演變的重要實例。
  2. 文物收藏
    現為沈陽故宮博物院,藏有龍虎寶劍、皇太極禦用腰刀等十大鎮館之寶,以及《四庫全書》等典籍。
  3. 世界遺産
    2004年作為明清皇宮擴展項目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完整宮殿建築群之一。

沈陽故宮不僅是清朝發祥的曆史見證,更以獨特的建築風格和民族文化交融,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瑰寶。

别人正在浏覽...

阿吳霸持壁魚波波汲汲伯鸾之竈捕食廁豫鬯弓長生鐘怆地呼天處變廚監初診打鳳撈龍典該電燭定計端泐獨樂園囤戶非分阜基福星歌伶顧喚過不及含洪後報環境污染間奏澆頓驚淰敬羨金聚倦憩亢宗子遼緬陵門鬧掃髻甯亂暖霧歐化陪鰓清談欺心期願屈宋散兵線三角關系颯沓上市社公雨思望私鑄錢談麈網友羨愛先父蟹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