絶惡的意思、絶惡的詳細解釋
絶惡的解釋
消滅邪6*惡。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本事》:“ 句踐 之時,天子微弱,諸侯皆叛。於是 句踐 抑彊扶弱絶惡,反之於善,取舍以道。”《漢書·賈誼傳》:“然而曰禮雲禮雲者,貴絶惡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遷善遠辠而不自知也。”
詞語分解
- 絶的解釋 絶 é 見“絕”。 筆畫數:; 部首:糹; 筆順編號:
- 惡的解釋 惡 è 不好:惡感。惡果。惡劣。惡名。丑惡。 兇狠:惡霸。惡棍。險惡。兇惡。 犯罪的事,極壞的行為:惡貫滿盈。 好美愛善 惡 ù 讨厭,憎恨,與“好(刼 )”相對:可惡。厭惡。好(刼 )惡。 好美愛善 惡 (噁) ě 〔惡心〕要嘔吐的感覺;亦指對人和事的厭惡态度。 (噁) 好美愛善 惡 ū 古同“烏”,疑問詞,哪,何。 文言歎詞,表示驚訝:惡,是何言也! 好美愛善 筆畫數:; 部首:心;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絶惡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絶惡”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詞角度解析。《漢語大詞典》中“絶”同“絕”,意為“斷絕、徹底”(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例如“絕交”“絕迹”均強調行為的徹底性;而“惡”指“惡劣、罪惡之事”,如《說文解字》釋為“過也”,泛指違背道德的行為(來源: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
組合後“絶惡”可作兩種理解:
- 動詞性短語:指徹底戒除惡行,如“絶惡務盡”,與成語“除惡務盡”語義相近,強調對惡行的根本性清除;
- 形容詞性偏正結構:形容極端惡劣的狀态,如“絶惡之人”,此時“絶”作程度副詞,類似“極惡”的強化表述。
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未單獨收錄,但在古籍文獻如《左傳·隱公六年》可見類似表述:“絕惡于未形”,指防範惡行于未發之時(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經注疏》)。當代使用多見于文學性語境,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
“絶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核心含義為“消滅邪惡”或“斷絕惡行”。以下是詳細解釋及背景補充: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通過強力手段或道德教化消除邪惡行為,維護社會善治。
- 構詞:“絶”同“絕”,意為斷絕、消滅;“惡”指邪惡、惡行。組合後強調對惡的徹底清除。
2.古籍用例
- 《越絕書》:記載越王勾踐“抑彊扶弱絶惡”,即通過抑制強暴、扶助弱小來消除邪惡,恢複社會秩序。
- 《漢書·賈誼傳》:提出“貴絶惡于未萌”,主張在邪惡萌芽前通過禮教預防,體現儒家“防微杜漸”的思想。
3.語境延伸
- 該詞多用于描述政治治理或道德規範,既包含武力鎮壓惡行(如勾踐),也包含禮法教化(如賈誼的觀點)。
4.現代使用
- 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常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學作品中。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分析,可參考《越絕書》《漢書》等原典,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八訣頒朔寶刹嘣嘣摽冠波蕩才高八鬥春醠打電報吊爾郎當吊梯地漿低聲下氣斷務耳屋發回鲂鮃飛鸢蛤蜃還師黑甜河神河灣昏髦渾然一體活辣子江步警迹敬異扃鼏厥昭濫官麗明臨床領洗麻朝麻蒯漭鹵梅乾菜免粟排房千補百衲切敕人情世故弱骨扇迫盛裝始願斯養歲數遂夜托盤吐握衛拉特問安視膳烏桓小宅下直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