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滅邪6*惡。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本事》:“ 句踐 之時,天子微弱,諸侯皆叛。於是 句踐 抑彊扶弱絶惡,反之於善,取舍以道。”《漢書·賈誼傳》:“然而曰禮雲禮雲者,貴絶惡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遷善遠辠而不自知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絶惡漢語 快速查詢。
“絶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核心含義為“消滅邪惡”或“斷絕惡行”。以下是詳細解釋及背景補充: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分析,可參考《越絕書》《漢書》等原典,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來源)。
絶惡(juezé)是一個漢字詞語,有着消除、根絕壞事或惡行的意思。它可以用來描述對某些行為或事物的極度厭惡和憎惡,表達強烈的反感和不滿。
絶惡是由“纟”和“匚”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目分别為5畫和6畫。
絶惡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中的“絶”,表示根絕、斷絕。而“惡”則從古代的象形字演化而來,表示惡心、厭惡。在繁體中,絶惡的字形保持不變。
古代漢字的字形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寫法中,絶惡的字形可能略有差異,但整體意義和拼寫保持一緻。
1. 他對暴力行為絶惡地搖了搖頭。
2. 她毫不猶豫地絶惡地拒絕了那個不道德的建議。
絶望(juewàng):絕望,極度失望。
絶對(jueduì):絕對,完全不可動搖。
絶食(jueshí):絕食,不進食。
痛恨、厭惡、憎惡。
喜愛、鐘愛、贊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