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絲鞚的意思、青絲鞚的詳細解釋
青絲鞚的解釋
(1).青色絲繩的馬絡頭。 南朝 梁元帝 《紫骝馬》詩:“宛轉青絲鞚,照耀珊瑚鞭。” 宋 陸遊 《懷成都十韻》:“竹葉村醪碧玉壺,桃花駿馬青絲鞚。”
(2).借指坐騎。 唐 杜甫 《官亭夕坐戲簡顔十少府》詩:“不返青絲鞚,虛燒夜燭花。” 宋 王廷珪 《别葛德裕》詩:“憑君少緩青絲鞚,為我聊傾碧玉巵。”
詞語分解
- 青的解釋 青 ī 深綠色或淺藍色:青綠。青碧。青草。青苔。青苗。青菜。青蔥。青山綠水。青雲直上。萬古長青(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情永遠不衰)。 綠色的東西:踏青。青黃不接。 靛藍色:靛青。青紫。青出于藍,勝于藍
專業解析
“青絲鞚”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典意象的複合詞,由“青絲”與“鞚”組合而成。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分解
- 青絲:原指烏黑發亮的頭發,引申為青色絲線或絲質物品。在古詩詞中常借指青春、美好或纏綿之情,如李白《将進酒》中“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 鞚(kòng):指馬籠頭或駕馭馬匹的缰繩,見于《說文解字》:“鞚,馬勒也。”其字形從“革”,表明與皮革制品相關。
二、整體含義
“青絲鞚”特指以青絲編織或裝飾的馬缰繩,多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中,用以表現馬具的華美或騎者的優雅姿态。例如,南朝詩人鮑照《拟行路難》中“青絲鞚繩系玉壺”,即通過青絲缰繩與玉壺的搭配,襯托出人物的高貴氣質。
三、文化意象
該詞承載着雙重象征意義:
- 物質層面:反映古代馬具工藝中對裝飾細節的重視,青絲材質暗示使用者的身份地位。
- 文學層面:作為詩歌意象,常與“白馬”“金鞍”等元素并置,構建出“白馬金鞍青絲鞚”的經典畫面,見于《樂府詩集》等文獻,體現古代文人對理想化騎乘場景的審美追求。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釋義、《說文解字》注疏、南朝鮑照詩歌集注)
網絡擴展解釋
“青絲鞚”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詩詞中,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 青色絲繩的馬絡頭:指用青絲編織成的馬籠頭,用于控制馬匹()。
- 借指坐騎:通過部分(馬絡頭)代指整體(馬匹),常見于詩詞借代手法()。
-
構詞解析
- 青絲:原指青色絲線,後引申為“黑發”等(如李白詩中“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但在“青絲鞚”中保留原意()。
- 鞚(kòng):指馬籠頭,控制馬匹的器具。
二、引證與出處
- 南朝梁元帝《紫骝馬》
“宛轉青絲鞚,照耀珊瑚鞭” —— 描述駿馬佩戴青絲鞚與華貴馬鞭的英姿()。
- 陸遊《懷成都十韻》
“桃花駿馬青絲鞚” —— 以青絲鞚烘托駿馬裝飾的精緻()。
- 杜甫《官亭夕坐戲簡顔十少府》
“不返青絲鞚,虛燒夜燭花” —— 借“青絲鞚”代指友人未歸的坐騎()。
三、用法與拓展
- 文學意象:多用于描繪馬具的華美或借代騎乘場景,體現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 現代延伸:當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詩詞賞析中。
若需進一步了解“青絲”的其他引申義(如黑發、琴弦等),可參考中的擴展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白君變滅草疏柴頭稱嗟川塞憺怕打跧頂補堕偷法籙凡典發悟風紀槁梧構釁貫月槎寡妻鼓勇海米耗資诃诟黑淩畫等號華發蕙心蘭質昏困焦化焦煤驕肆戒尺節目借牙绯涓涓俊遊蠟糖人鹵掠耄耋貌閲面齒摩托艇内争凝魂平劇恰合箝絡起牀清奧親攬秋怨騷騷善始令終生甲危局仙才香傳鄉科小龍團斜躺玺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