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賣呆 ”。
賣獃(mài dāi)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故意裝出愚笨、遲鈍的樣子,通常帶有佯裝不知或故作糊塗的意味,以達到某種目的或回避問題。以下是詳細解釋:
此處引申為“故意表現或顯露”,非指實物交易。
指愚笨、遲鈍、不靈活的狀态。“獃”是“呆”的異體字,現代漢語多寫作“賣呆”。
通過刻意展現愚鈍、木讷的姿态,掩飾真實意圖或逃避責任。例如《紅樓夢》中人物常“賣呆”以避是非。
常見于口語或文學描寫,含輕微貶義,暗示心機或逃避。如:“他明知故問,不過是賣呆罷了。”
《漢語大詞典》
定義“賣獃”為“裝傻,假裝糊塗”(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縮印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收錄“賣呆”(mài dāi),釋為“故意裝出傻樣子;發呆”(商務印書館,2016年)。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古典文學例證
《紅樓夢》第三十五回:“寶玉聽說,隻得拄了一支杖,趿着鞋,走出院外,裝做看花,賣獃的站着。”此處描繪寶玉借“賣獃”回避他人視線。
來源:曹雪芹. 紅樓夢[M].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賣呆”更強調外顯的呆滞狀态,而“裝傻”側重智力層面的僞裝。
現代漢語以“呆”為規範字形(見《通用規範漢字表》),故“賣呆”為推薦寫法。
說明:因未搜索到相關網頁,本文未添加參考鍊接,釋義及引用均依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經典文獻。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實體書或官方數據庫獲取完整信息。
“賣獃”是漢語方言詞彙,通常寫作“賣呆”或“賣呆兒”,主要在北方地區使用,尤其東北方言中常見。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若您遇到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進一步分析其細微含義差異。
白腰兵行詭道廛人陳平從默侈縱偷苟遄征摧毀帶音單皮東門黃犬紛撓浮鐘關尺孩兒菊漢高祖皓月阖境洪烈魂蝶假命假揑磵路結記京夏金壺墨汁記取髻鴉涓潔劇變壼奧霩清濫伐磊硌嫠獨琉璃論載旅費賣蔔秘籍末勢默祝腦門涅而不缁捏手捏腳牽斷輕財好義青鞋笙管樂食魚遇鲭食糟水令泗沂松緊縮寫天景逷遠退思文囓項枕小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