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勞止的意思、勞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勞止的解釋

辛勞;勞苦。《詩·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 鄭玄 箋:“今 周 民罷勞矣,王幾可以小安之乎?” 唐 白居易 《飲後戲示弟子》詩:“先生饌酒食,弟子服勞止。” 宋 楊億 《受诏修書述懷感事三十韻》:“晨趨歎勞止,夕惕念歸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勞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權威辭書進行解析:


一、核心釋義

勞止

指百姓勞苦困頓的狀态,多用于表達對民衆疾苦的感慨或勸誡統治者體恤民力。


二、曆史演變與權威注解

  1. 漢代鄭玄《毛詩箋》

    注"民亦勞止"為:"今民罷(疲)勞矣,王幾可以小安之乎?" 強調"止"為語末助詞,強化感歎。

  2.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釋"止"時指出其"語已辭"功能,印證"勞止"中"止"的虛詞屬性。

  3. 現代《漢語大詞典》

    明确收錄"勞止",釋義為:"辛勞;勞苦",并引《詩經》為例證。


三、文學影響與典型用例


四、現代應用與辨析


權威來源:

  1. 《毛詩正義》(漢·鄭玄箋)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3.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4. 《經傳釋詞》(清·王引之)

網絡擴展解釋

“勞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勞止”指辛勞、勞苦,多用于描述身體或精神上的疲憊狀态。例如《詩經·大雅·民勞》中的“民亦勞止,汔可小康”,鄭玄注解為“周民已疲憊不堪,君王何時能讓他們稍得安甯?”。


2.出處與演變


3.用法與語境


4.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詩經》注疏或唐代詩歌集。

别人正在浏覽...

拜帥白羽書生榜署備考表蒙子不會不快倒懸之急迪戟乏餧氛想憤盈馚馧附納高照乖背官槽航海旱谷黑頭蟲痕撻偟偟禍及池魚兼赅檢審疾風掃秋葉驚肅靳貴靜姿廄長九罭巨川看得起墾化冷譏熱嘲令甓祴羅嗊曲滿天飛旄節髦士碼頭妙娥攀跻箐道請奠泉水取決于熱羹散釋時貨師期水旦水晶魚送遺棠棃館剔紅萬事通彎子蚊市顯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