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士伍的意思、士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士伍的解釋

亦作“ 士五 ”。士卒。引申指軍隊。 睡虎地 秦 墓竹簡《秦律十八種·内史雜》:“除佐必當壯以上,毋除士五新傅。”《史記·秦本紀》:“五十年十月, 武安君 白起 有罪,為士伍,遷 陰密 。”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嘗有爵而以罪奪爵,皆稱士伍。”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成德軍節度使制》:“﹝ 牛元翼 ﹞忠孝謹廉,慈仁和惠,愛養士伍,均如鳲鳩,鎮之三軍,争在麾下。” 元 鄭光祖 《王粲登樓》第四折:“你道是位列三台,調和鼎鼐,燮理陰陽,丞相府氣昂昂,覰的我元帥衙門,無過是點些士伍,排些刀仗,與文臣本不同行。” 李一 《荊宜施鶴光複記》:“而軍興以來,沿 江 城鎮亦惟 宜昌 為最完善。論者既服 唐君 之智勇,而諸誼士乘時赴機,迫不容瞬,其偉識強力,抑豈尋常士伍所能仰企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士伍"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稱謂詞,具有兩層核心含義:

一、軍事組織單位 指代古代軍隊編制中的基礎作戰群體,始見于春秋戰國時期。按《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本義為"五人為伍,百人為士",體現早期軍事編隊制度。《史記·秦本紀》記載商鞅變法時"令民為士伍",反映其作為軍隊基層建制的曆史功能。這種軍事組織結構至漢代仍沿用,見于《漢書·刑法志》關于戍卒編制的記載。

二、特殊戶籍身份 秦漢時期演變為特定的社會身份标識。據《睡虎地秦簡》法律文書顯示,該詞指被剝奪爵位但仍保留自由民身份的群體。東漢經學家鄭玄在《周禮注疏》中闡釋:"士伍謂無爵者",表明其作為庶民階層的法律地位。唐代律學家顔師古在《漢書注》中進一步說明該群體需承擔徭役賦稅,但不可任官職的行政限制。

該詞彙在《資治通鑒》等史籍中高頻出現,成為研究古代軍制與社會分層的重要術語。現代漢語中已不作為獨立詞彙使用,僅存于曆史文獻與相關學術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士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所體現,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士伍”讀作shì wǔ,由“士”(士兵)和“伍”(隊伍)組成,字面意為士兵組成的隊伍,泛指軍隊或士兵群體。該詞在秦漢時期尤為常見,常與軍事或刑罰制度相關。


二、曆史來源與用法

  1. 軍事含義
    在秦代法律文獻(如睡虎地秦墓竹簡)中,“士伍”指代普通士卒,例如《秦律十八種·内史雜》提到“毋除士五新傅”,即不任命新登記的青年為士伍。

  2. 刑罰制度
    據《史記·秦本紀》記載,武安君白起因罪被貶為“士伍”,裴骃集解引如淳注:“嘗有爵而以罪奪爵,皆稱士伍。”此處指因罪被剝奪爵位的人,需編入軍隊或服兵役。

  3. 引申含義
    唐代元稹《授牛元翼成德軍節度使制》中,用“士伍”代指軍隊的統稱,強調對士兵的管理與領導。


三、相關說明


四、總結

“士伍”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核心含義:

  1. 普通士兵或軍隊(秦漢常用);
  2. 被剝奪爵位者(特指刑罰制度中的身份)。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如《史記》或睡虎地秦簡),可參考相關曆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表針岑蔚趁浪逐波初鐘此呼彼應存單單貧丹穴鳥大一會電骛額徵豐韻福岡浮碼頭訃書富逸改革開放改貌鶴幾河間候兵壞址黃金界黃漆回絶交悅駕驅極目遠眺靜鈍急繕決市牢拉蠟扡連江離落榴彈旒旌駡毀曩日婆婆媽媽牆靡奇肆三儀神迹沈慮食不暇飽師心獅子術守視絲麻四門鬥裡瑣吏題牓同轝外客瓦盌瓦占微塵鹹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