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號的意思、頓號的詳細解釋
頓號的解釋
[caesura sign;sign of coordination] 标點符號中點號的一種(、),主要用在并列的詞或并列的較短的詞組中間
詳細解釋
标點符號的一種,即[、]。表示句中并列的詞或詞組之間的停頓。如: 李白 、 杜甫 和 白居易 都是 唐 代著名詩人。亦表示“序次語”之後的停頓。如:地形普通分成五種:一、平原,二、盆地,三、丘陵,四、高原,五、山地。
詞語分解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 號的解釋 號 (號) à 名稱:國號。年號。字號。 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别稱:别號(如“李白,字太白,號號青蓮居士”)。 标志:記號。 排定的次序或等級:編號。號碼。 揚言,宣稱:號稱(a.名義上是;b.
專業解析
頓號是漢語書面語中常用的标點符號,主要功能是分隔句子内部并列關系的詞語或短語。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定義,頓號屬于“句内點號”,表示“語段中并列詞語之間或某些序次語之後的停頓”。其具體用法包含以下三方面:
一、語法功能
在列舉同類事物時,頓號用于分隔并列成分。例如:“水果攤上有蘋果、香蕉、橘子、葡萄。”《标點符號用法》(GB/T 15834-2011)指出,頓號的使用需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并列項之間結構相同,二是并列項在句子中屬于同一語法層次。
二、特殊使用規範
- 序次語後使用:在“一、二、三”等漢字序次語後需加頓號,如“會議流程包括:一、籤到,二、領導緻辭,三、分組讨論”。
- 概數間禁用:相鄰數字表約數時不可用頓號,如“三五天”而非“三、五天”(《新華字典》第12版)。
三、易混淆場景辨析
當并列成分包含疑問語氣或較長短語時,需改用逗號。例如“她喜歡古典音樂,搖滾樂,還有爵士樂?”(《現代漢語虛詞詞典》)。此外,法律條文、科技文獻中若出現多層級列舉,需通過頓號與分號的配合實現邏輯分層。
主要參考資料:
-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
- 國家标準《标點符號用法》(GB/T 15834-2011)
- 《新華字典》第12版,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頓號是中文标點符號的一種,形狀為“、”,主要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詞語或短語之間的短暫停頓,其功能和用法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基本功能
- 分隔并列成分:表示同一層級、意義相近的詞語或短語的并列關系。
- 區分不同層次:在複雜并列結構中,若需區分層級,可用頓號分隔小層級,逗號分隔大層級。
- 例:本次會議需要準備材料(打印稿、電子版)、設備(電腦、投影儀)和人員安排。
2.常見使用場景
- 列舉事物:用于并列名詞、動詞、形容詞等。
- 序次語後:如“一、二、三”“首先、其次”。
- 數字或字母序號間:常用于條目式内容。
- 例:請按以下步驟操作:A、登錄系統;B、填寫表格;C、提交申請。
3.易混淆點辨析
- 與逗號的區别:
- 逗號分隔句子成分(如分句或較長短語),停頓較長;頓號僅分隔詞語,停頓更短。
- 例錯誤:我們買了魚、肉、和蔬菜。(“和”前無需頓號)
- 例正确:我們買了魚、肉和蔬菜。
- 與間隔號(·)的區别:
- 間隔號用于外國人或少數民族姓名内部分隔,如“瑪麗·居裡”;頓號無此功能。
4.特殊規則
- 引號/書名號并列時不用頓號:
- 例正确:“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中的三部。
- 概數詞不用頓號:
- 例正确:這個村子住了三四百人。(錯誤:三、四百人)
- 并列謂語/補語用逗號:
- 例正确:他唱歌,跳舞,赢得了掌聲。(強調動作連貫)
5.曆史與變體
- 頓號源于中國傳統句讀符號,現代用法由白話文運動規範确立。
- 在豎排文本中,頓號可寫作“︑”或保持“、”。
若需進一步了解規範,可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标準标點符號用法》(GB/T 15834-2011)。
别人正在浏覽...
卑谄足恭迸水襞牋逼介菜豆殘蟬唱春調車币抽厘撢啧索隱道頭大散關底糞耳門泛雲風鳶宮居公用事業鹄闆書渾然虎皮宣假局子椒花雨矯虔夾日靳薄鏡鸾積年救取拘墟之見孔教誇誣苦齋了處傫如喪狗連烽曆精圖治瓴甓牦牛猛力米斛鳴鈴内當家凝神潛虧七貧八富七一蛇皮世不曾石鏡死政太平天子祧緒提撥玩臣無奈險逼饷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