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號的意思、頓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號的解釋

[caesura sign;sign of coordination] 标點符號中點號的一種(、),主要用在并列的詞或并列的較短的詞組中間

詳細解釋

标點符號的一種,即[、]。表示句中并列的詞或詞組之間的停頓。如: 李白 、 杜甫 和 白居易 都是 唐 代著名詩人。亦表示“序次語”之後的停頓。如:地形普通分成五種:一、平原,二、盆地,三、丘陵,四、高原,五、山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頓號是中文标點符號的一種,形狀為“、”,主要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詞語或短語之間的短暫停頓,其功能和用法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基本功能


2.常見使用場景


3.易混淆點辨析


4.特殊規則


5.曆史與變體


若需進一步了解規範,可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标準标點符號用法》(GB/T 15834-2011)。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號(dùn hào)是中文标點符號之一,用來表示列舉同類事物的關系。它的拆分部首是“丨”和“厶”,共有3個筆畫。頓號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并不存在,它是在民國時期開始使用的标點符號。 頓號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都是“頓號”。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沒有專門的符號用來表示列舉關系,通常使用逗號或者頓音符號來代替。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我喜歡吃水果,有蘋果、香蕉、橙子、葡萄等。 2. 這個包裡有書、錢包、手機、筆等東西。 頓號的近義詞是頓號虛詞,用法和作用相似。頓號的反義詞是斷句,表示在句子中斷開,不再列舉下去。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