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擊碎唾壺的意思、擊碎唾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擊碎唾壺的解釋

《晉書·王敦傳》:“﹝ 王敦 ﹞每酒後輒詠 魏武帝 樂府歌曰:‘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為節,壺邊盡缺。”原形容對文學作品的極度贊賞,後亦用以形容抒發壯懷或不平之情。 清 魏源 《秦淮燈船引》:“有客虬髯醉咽嗚,擊碎唾壺小酒唱。”亦省作“ 擊玉壺 ”、“ 擊唾壺 ”。 唐 李白 《玉壺吟》:“烈士擊玉壺,壯心惜暮年。” 清 歸莊 《與侯彥舟書》:“弟病廢之人,泥塗自甘,顧不能為君擊唾壺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擊碎唾壺

漢語詞典釋義

“擊碎唾壺”是一個典故性成語,源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原指晉代名将王敦酒後吟誦曹操《龜雖壽》時,以鐵如意擊打唾壺(痰盂)打拍子,因情緒激昂竟将壺口敲缺。後比喻對詩文或藝術作品的極度贊賞與忘情共鳴,或因豪情壯志而激情澎湃。


詳細解析

  1. 典故溯源

    據《世說新語·豪爽》記載:

    王處仲(王敦)每酒後辄詠“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此典凸顯王敦對曹操詩句的強烈共情,後人以“擊碎唾壺”形容沉浸于文藝作品時的激昂之态。

  2. 引申含義

    • 文學贊賞:形容對詩文的高度推崇,如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卷八》評詩:“誦詩唾壺擊缺,悲壯蒼涼。”
    • 豪情抒發:借指抱負宏遠、慷慨激昂的情懷,如魯迅《集外集拾遺》中以“擊碎唾壺”喻革命志士的豪邁氣概。
  3. 用法特點

    多用于書面語及評論語境,常見于古典文學批評或人物志節描寫,如:

    “讀其詩,令人擊碎唾壺,慨當以慷。”

    現代使用中,常與“擊節歎賞”“拍案叫絕”等詞義相近,但更具動作意象與曆史厚重感。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擊碎唾壺”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2. 《世說新語譯注》 劉義慶著,張撝之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3. 《古漢語成語典故詞典》 王濤等編,商務印書館,1989年。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擊碎唾壺”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形容對文學作品的極度贊賞,後也引申為抒發豪情壯志或心中不平之意。


二、典故出處

出自《晉書·王敦傳》:東晉大将軍王敦酒後常吟誦曹操的《龜雖壽》詩句“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并用如意擊打唾壺(古代痰盂)打節拍,導緻壺口盡缺。


三、用法與延伸

  1. 核心含義:表達對詩文的高度欣賞,如清代魏源曾用此典描述友人吟詩的場景(“擊碎唾壺小酒唱”)。
  2. 引申含義:因典故中王敦借詩抒懷,後世也用于形容壯懷激烈或郁憤難平的情感,如李白詩句“烈士擊玉壺,壯心惜暮年”。
  3. 語法結構:動賓式成語,多作謂語,如“讀罷佳作,幾欲擊碎唾壺”。

四、相關成語

建議通過權威詞典或《晉書》原文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

阿魯巴島包庇寶冊寶賄變小冰筍常棣懲懼出人頭地慈孝打戰吊銷邸抄惰侈非親非故鳳樓龍阙風序釜魚幕燕膏液公曆工械孤飯貴不可言歸納合笙禾線紅絨滑缗宦室穢墟昏沉火星文缣彩郊飲井底銀瓶錦攬兒矜肅狷狂舉察惏刻老佛渑厄緬然密劄模彷木履秋千攘袂扼腕仁心仁術騷文時異事殊碩記黍子四學素食坍台脫袴違世異俗褉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