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密信。《花月痕》第四回:“且説 顔 林 二将,曉行夜宿,趲趕到得中途,忽奉令箭一枝,錦囊一個,内固封密劄。”絲弦劇《空印盒》第一場:“哎,此事早有部文到來,何用再來密劄。”
(2).秘密下達公文。 清 林則徐 《密拿漢奸劄稿》:“有經密查暗訪得其蹤跡者,現俱開出姓名,間有訪知住址,合急黏單密劄飭拏。”
密劄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秘密的文書、信件或奏章,常見于古代政治、軍事等需要保密傳遞信息的場景。以下從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學術研究角度分層解析:
秘密信件/文書
指内容隱秘、傳遞過程需保密的書面文件,常見于官方機密通信或私人密函。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0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特指密奏
古代臣子向皇帝秘密呈遞的奏章,内容多涉及敏感政事,如彈劾官員或密報軍情。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構詞解析:
“密”取“隱蔽、不公開”之義(《說文解字》:“密,山如堂者”引申為嚴密);“劄”原指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片(《說文》:“劄,牒也”),後泛指文書。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
曆史語境:
清代“密劄”尤指官員通過非正式渠道(如私人信差)傳遞的密奏,規避常規行政流程。
來源:白新良《清代中樞決策研究》,故宮出版社,2011年。
文學經典中的體現:
《紅樓夢》第十三回:“(賈珍)暗地裡寫了密劄,差人星夜送往長安。”此處指秘密書信。
來源:曹雪芹《紅樓夢》(庚辰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校注版。
學術研究佐證:
據考,宋代樞密院常以“密劄”指揮邊将,此類文書不蓋官印,以防洩密。
來源: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三聯書店,2006年。
工具書名稱 | 釋義要點 |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 秘密的信件或公文。 |
《辭源》(第三版) | 秘密書劄;清代特指密奏。 |
《漢語大字典》 | 劄:文書;密劄:機密文書。 |
“密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釋:
密信
指秘密傳遞的書信,内容通常涉及重要事務或機密信息。例如清代小說《花月痕》中提到“錦囊内固封密劄”,即用密封方式傳遞的私密信件。
秘密公文
特指官方以非公開形式下達的文書。如清代林則徐曾通過“密劄”指令下屬執行秘密任務。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文學引用,可查閱相關文獻或網頁來源。
闇陋備防悖險豳谷弊摋不差毫發不墜赤電癡妒垂虹杵土躇峙萃止釣屠東舟方剛焚燔鋒捍蜂聚跗萼載韡府帥羔犢高喻孤歌滈汗鶴蛻活徑家量疆境激昂慷慨家徒急霤襟裾近用口乾舌焦梁梠鸾冕秘奧媻娑偏據虔恪窮蛤螺閏分三緻意掃斷失真時值水泉説話之間松香水頌祉素和損貶恬不為怪恬愉剃落忘魂瘟疹相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