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egorian calendar] 現在國際通用的曆法。一年365天,分為十二個月。每四百年中有九十七個閏年,閏年二月末加一天,全年是366天。通稱“陽曆”
現在大多數國家通用的曆法,通稱陽曆,也叫格裡曆。一年365天,分為十二個月,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三十一天,小月(四、六、九、十一)三十天,二月二十八天。又因地球繞太陽一周實際為365.24219天(太陽年),所以每四百年中有九十七個閏年;閏年在二月末加一天,全年是366天。閏年的計算法是:公元年數被4除盡的是閏年,但逢百之年隻有能被400除盡的才是閏年。紀6*元是從傳說的 耶稣 生年算起。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公曆漢語 快速查詢。
公曆是當今國際通用的曆法體系,全稱格裡高利曆(Gregorian Calendar),屬于太陽曆的一種。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公曆以地球繞太陽公轉周期(約365.2425天)為基礎,通過設置閏年調整誤差。其前身是儒略曆,由羅馬統治者儒略·凱撒于公元前45年推行,後因累積誤差較大,教皇格裡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改革并推行現行公曆。
公曆是純陽曆,僅考慮太陽運行;農曆則是陰陽合曆,結合月相變化與太陽位置(如中國農曆通過“置閏月”協調兩者)。
若需了解具體曆法轉換或曆史事件日期對照,可參考專業天文曆法資料。
公曆,指的是世界上廣泛采用的一種日曆體系,也稱陽曆。公曆以地球繞太陽一年的時間周期為基礎,将一年分為365天,每隔四年則增加一天,即閏年。公曆主要用于日常生活、曆史記錄和時間計算等方面。
公曆的拆分部首為“丨”和“㇒”,部首“丨”表示直立,部首“㇒”表示撇。公曆的總筆畫數為8。
公曆一詞源自于西方文化,最早起源于公元4世紀羅馬帝國,經過漫長發展後成為現代世界通用的日曆制度。在繁體字中,公曆通常寫作「公曆」。
古代漢字對公曆的描述常常以「曆法」、「曆日」或「曆法表」等方式表述。其中「曆」是古代漢字中表示日曆或曆法的專用字。
1. 我們使用公曆來記錄重要的日子和活動。
2. 公曆的使用方便了我們對時間的統計和計算。
3. 據公曆記載,這個古建築已有幾百年的曆史了。
公曆對應的其他詞彙有:農曆、陽曆、日曆、年曆等。
公曆的近義詞包括:陽曆、西曆、格裡高利曆、公元曆等。
公曆的反義詞是:農曆,農曆是中國傳統的一種日曆體系,是以農業季節和陰陽曆法為基礎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