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記的意思、碩記的詳細解釋
碩記的解釋
廣博的記載。 晉 郭璞 《<方言>序》:“辨章風謡而區分,曲通萬殊而不雜,真洽見之奇書,不刊之碩記也。”
詞語分解
- 碩的解釋 碩 (碩) ò 〔碩士〕學位名,高于“學士”。 大:碩老。碩材。碩學(博學,亦指博學的人)。碩壯。碩果累累(喻巨大的成績)。碩大無朋(形容無比的大)。 碩 (碩) í 古同“石”,形容堅固。 筆畫
- 記的解釋 記 (記) ì 把印象保持在腦子裡:記憶。記取。記性。博聞強記。 把事物寫下來:記錄。記功。記者。 記載事物的書冊或文字:遊記。日記。大事記。 符號,标識(?):印記。标記。記號。 古時的一種公文:奏
專業解析
“碩記”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及特定文獻來理解。根據古籍記載,“碩記”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
指對經典著作的考辨與訂正記錄
- 字義溯源:
- 碩:本義指頭大,引申為“大”、“充實”、“堅固”,在學問上可指“學識淵博”、“精深”。(來源:《說文解字·頁部》:“碩,頭大也。”)
- 記:本義指記錄、記載,也指一種文體,用于記載、辨析事物或抒發見解。(來源:《說文解字·言部》:“記,疏也。”段玉裁注:“謂分疏而識之也。”)
- 合成釋義:将“碩”與“記”結合,“碩記”可理解為“博學之士(或學識精深者)所作的考辨、訂正、疏解性質的記錄或著作”。它強調對前人典籍(尤其是經典)進行深入辨析、糾正訛誤、闡發義理的工作成果。
- 文獻例證:清代學者惠棟(1697-1758)著有《周易本義辨證》,此書在流傳過程中亦有别稱為《周易本義辨證碩記》或簡稱《碩記》。該書即是對朱熹《周易本義》進行詳細考辨、訂正的著作,符合“碩記”作為考辨訂正記錄的含義。(來源:清代文獻記載及後世學術研究,如《清史稿·藝文志》及惠棟相關研究著作)
-
特指明代朱謀㙔所撰《水經注箋》的刊誤補正之作
- 專有名詞:明代學者朱謀㙔(字郁儀)著有《水經注箋》,是研究《水經注》的重要著作。後人(或朱謀㙔本人/合作者)又撰有《水經注箋刊誤》一書,此書在部分文獻中也被稱為《碩記》。其内容主要是對《水經注箋》本身進行校勘、訂正和補充說明。(來源:明清時期目錄學著作如《千頃堂書目》,以及郦學(《水經注》研究)史相關研究,如陳橋驿《水經注研究》)
“碩記”是一個具有特定學術背景的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學識淵博者對經典或重要著作進行考辨、訂正、疏解後形成的記錄或專門著作。它體現了傳統學術中嚴謹的考據精神和辨僞訂訛的功夫。在現代漢語中已極為罕用,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文獻(尤其是經學、曆史地理學)的學術語境中,特指上述兩類著作或其體現的學術工作性質。
網絡擴展解釋
“碩記”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碩記”指廣博的記載,由“碩”和“記”兩字組成:
- 碩:本義為“大”,引申為“廣博、深遠”。例如《方言》序中提到的“不刊之碩記”,即強調記載的宏大與不可磨滅。
- 記:意為記錄、記載,此處指文獻或文字記錄。
二、古籍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郭璞的《<方言>序》:“辨章風謡而區分,曲通萬殊而不雜,真洽見之奇書,不刊之碩記也。”,此處用“碩記”形容《方言》一書内容廣博且具有重要價值。
三、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碩記”已非常罕見,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學術語境中。需注意與“碩士”“記錄”等現代詞彙區分。
四、相關擴展
- “碩”的其他含義:除“大”外,還可指學位(碩士)或堅固(古同“石”)。
- “記”的常見用法:如記憶、記事、日記等。
如需更詳細古籍原文或考證,可參考《方言》及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缤缤敝舌不序彩唱楚津錯錢麤粥捯根兒大疫的音翻手雲覆手雨鳳尾諾分銷店附義幹忤告往知來公事人果銳好外侯門如海绛簡箭徑間作借賃借拟近似值進飨稽同糾纏不清幾微隽聲開花衣苛慘涼州曲盟詛門合綿望滅拂彌日累夜南越凝蹇配錢愆伏千裡之任窮埏券直囷府入貢塞爾維亞人三式申奏視草識藝題跋外鹜王廷文華殿湘妃閑客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