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oomcorn millet] 一年生草本植物( Panicum miliaceum ),葉子線形,子實淡黃色,去皮後叫黃米,煮熟後有黏性。是重要糧食作物之一
黍的子實。通稱黃米。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二·稷》:“稷與黍,一類二種也。黏者為黍,不黏者為稷。稷可作飯,黍可釀酒。猶稻之有粳與糯也……今俗通呼為黍子,不復呼稷矣。” 楊朔 《三千裡江山》頭:“黍子新割下來,有股青氣,像是魚腥。”
黍子(學名:Panicum miliaceum)是一種禾本科黍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廣泛分布于中國北方地區。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黍子的子實去皮後稱為黃米,顔色呈淡黃色或金黃色,煮熟後具有黏性。其植株葉子呈線形,莖稈直立,適應性強,耐幹旱,生育期較短,通常在5-6月播種,中秋前收割。
黍子是中國古代“五谷”之一(稻、粱、菽、麥、黍),早在農耕文明初期就被馴化種植。例如,《論語》中提到“殺雞為黍而食之”,說明其曾是待客的重要食物。此外,黍子還曾作為古代度量衡的基準單位,如長度“一黍為一分”。
黍子的籽粒顔色多樣,包括黃、白、紅、紫等,脫殼後呈金黃色。植株高度約60-120厘米,根系發達,適應幹旱貧瘠的土壤環境。
在中國北方如内蒙古、山西等地,黍子仍是重要雜糧作物,尤其在幹旱地區發揮穩産作用。其種植不僅保障糧食安全,也支撐地方特色食品産業發展。
如需更全面的信息,可參考權威來源如漢典、搜狗百科等。
黍子(shǔ zǐ)是指黍的果實,也稱作黍粒。黍是一種古老的谷物,是指聚穗谷物的一類植物。黍子寓意豐收、富饒。
黍字的部首是禾,共有12個筆畫。
黍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由人表示,形狀象禾谷中的小谷粒。
繁體字為黍字。
古時候,黍字的簡化寫法為黍,沒有“子”字。
1. 這碗熱騰騰的黍子粥讓人垂涎欲滴。
2. 在農民豐收的季節,會有很多黍子串供奉在神社。
黍稷(shǔ jì)- 黍和稷的合稱,指黍和稷這兩種谷物。
稻米、米谷、禾谷
菜薹、山珍、水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