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黍子的意思、黍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黍子的解釋

[broomcorn millet] 一年生草本植物( Panicum miliaceum ),葉子線形,子實淡黃色,去皮後叫黃米,煮熟後有黏性。是重要糧食作物之一

詳細解釋

黍的子實。通稱黃米。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二·稷》:“稷與黍,一類二種也。黏者為黍,不黏者為稷。稷可作飯,黍可釀酒。猶稻之有粳與糯也……今俗通呼為黍子,不復呼稷矣。” 楊朔 《三千裡江山》頭:“黍子新割下來,有股青氣,像是魚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黍子(學名:Panicum miliaceum L.),又稱糜子、稷,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屬禾本科黍屬一年生草本植物。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權威依據:


一、核心釋義

  1. 植物學特征

    黍子植株高約60-120厘米,莖稈直立,葉片線狀披針形。圓錐花序頂生,小穗含兩朵小花,穎果呈球形或橢圓形,籽實有白、黃、紅等色,表面光滑。成熟後籽粒易脫落,需及時收割(《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分類與别名

    • 糜子:脫殼後稱“黃米”,黏性品種為“糯糜”,常用于制作糕點;
    • 稷:古代指不黏的黍類,為“五谷”之一(《中國植物志》)。

      注:北方部分地區統稱“黍子”,而“糜子”特指黏性品種(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二、曆史與文化記載

  1. 古代地位

    黍子栽培史超7000年(河南賈湖遺址出土碳化黍粒),《詩經·王風》載“彼黍離離”,反映其周代已廣泛種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2. 民俗象征

    古代以黍米為計量基準(如“黍尺”),《漢書·律曆志》記“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鐘之長”,體現其社會重要性(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現代應用


權威參考文獻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http://ics.caas.cn(黍種質資源庫
  3. 《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http://frps.eflora.cn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http://archaeology.net.cn(賈湖遺址研究報告

(注:鍊接均為官方可訪問地址,内容實時更新)

網絡擴展解釋

黍子(學名:Panicum miliaceum)是一種禾本科黍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廣泛分布于中國北方地區。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定義與基本特征

黍子的子實去皮後稱為黃米,顔色呈淡黃色或金黃色,煮熟後具有黏性。其植株葉子呈線形,莖稈直立,適應性強,耐幹旱,生育期較短,通常在5-6月播種,中秋前收割。

2.曆史與文化地位

黍子是中國古代“五谷”之一(稻、粱、菽、麥、黍),早在農耕文明初期就被馴化種植。例如,《論語》中提到“殺雞為黍而食之”,說明其曾是待客的重要食物。此外,黍子還曾作為古代度量衡的基準單位,如長度“一黍為一分”。

3.用途與營養價值

4.形态與其他特點

黍子的籽粒顔色多樣,包括黃、白、紅、紫等,脫殼後呈金黃色。植株高度約60-120厘米,根系發達,適應幹旱貧瘠的土壤環境。

5.現代種植與經濟價值

在中國北方如内蒙古、山西等地,黍子仍是重要雜糧作物,尤其在幹旱地區發揮穩産作用。其種植不僅保障糧食安全,也支撐地方特色食品産業發展。

如需更全面的信息,可參考權威來源如漢典、搜狗百科等。

别人正在浏覽...

百寶櫥把頭璧謝償墾攙行奪市承讓純情丹東市反敗為勝飛礮分期覆杅怪偉劀拭函弘好過洪泛區鴻書化敵為友畫虎畫皮難畫骨黃骢曲黃制撝損虎視鷹揚江國賈誼鵩急觞跻陟遼丑離倫率同麋粥木數女公子旁說芘賴千山萬壑棄薄碁布星羅旗開取勝葺理秦炬秋毫見捐蝤蛴領卻棄柔握蓐母摻袂順方思想上談得來貪贜壞法圖工推訪托靠穩堰堰卧榻豈容酣睡鰕駭相希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