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膏液的意思、膏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膏液的解釋

(1).猶膏血。脂膏與血液。 漢 司馬相如 《喻巴蜀檄》:“是以賢人君子,肝腦塗中原,膏液潤野草而不辭也。”

(2).引申為心血。 明 袁宏道 《慈溪錢君墓石銘》:“溫然而煦育耶,唯先公之膏液也。”

(3).猶膏雨。《文選·左思<蜀都賦>》:“雖星畢之滂沲,尚未齊其膏液。” 張銑 注:“凡月附於畢星則雨,雖其滂沲,終不可齊此之膏液。” 清 唐孫華 《閑居寫懷》詩之二:“膏液乍霑灑,草木生新香。”

(4).動植物體内或植物果實内的油脂。 元 劉壎 《隱居通議·古賦一》:“正猶菽粟之甘,太牢之肥,仁人之所先得,而古今之所同嗜,君子所以哺其膏液而鮮能知之者,所以為凡民之所歸也。”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膏液》:“草木之實,其中韞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憑借木石,而後傾注而出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膏液”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脂膏與血液的比喻
    • 原指生物體内的油脂和血液,常象征生命或犧牲。如漢代司馬相如《喻巴蜀檄》中提到“膏液潤野草”,比喻賢人君子甘願奉獻生命。
  2. 引申為“心血”
    • 明代袁宏道《慈溪錢君墓石銘》中“唯先公之膏液”即指先輩的畢生心血。
  3. 膏雨的代稱
    • 形容滋潤土地的雨水,《蜀都賦》中“未齊其膏液”即指雨水豐沛。
  4. 動植物油脂
    • 特指植物果實或動物體内半凝固的油脂,如《天工開物》記載古人通過水火提取草木膏液的技術。

二、現代用法

在當代語境中,“膏液”多指黏稠的液體,例如:

三、使用建議

該詞在文學作品中常見比喻義,日常交流中更偏向物理屬性描述。古籍引用時需結合上下文,避免混淆具體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案例,可參考《文選》《天工開物》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膏液是指一種粘稠的液體,通常由某種物質的精細分散體以及潤滑劑等組成。它可以是藥膏、霜劑或者化妝品中常見的成分之一。下面來具體了解一下這個詞彙。 拆分部首和筆畫: 膏液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是⺼(肉部首),右邊的是⺝(手部首)。總共有17個筆畫。 來源: 膏液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中,它是由“膏”和“液”兩個字合并而成。 在繁體字中,膏液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膏液這個詞彙的寫法比較繁瑣。例如,在《說文解字》中,膏液的寫法是“膏溲”,其中“膏”用于指代脂肪或者潤滑劑,“溲”用于指代液體。 例句: 1. 這種藥膏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緩解皮膚上的疼痛。 2. 化妝品中的膏液可以提供豐富的滋潤和保濕效果。 組詞: 1. 膏體:指由膏液構成的某種物質。 2. 潤膏:指用于保濕和潤滑的膏狀物品。 近義詞: 1. 膏霜:與膏液類似,常用于形容某種粘稠的物質。 2. 膠狀:指具有粘性和黏性的物質,與膏液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反義詞: 1. 水液:與膏液相反,指代流動性較大的液體。 2. 幹燥:與膏液的粘稠性質相反,指代沒有液體或者潮濕成分的物質。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滿足你的要求。有關膏液的更多信息,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