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邸抄的意思、邸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邸抄的解釋

亦作“ 邸鈔 ”。即邸報。 明 張煌言 《上魯國主啟》:“春來閲邸抄,知去年十一月, 緬 夷内變,導虜入 緬 ,緻我 永曆皇帝 蒙塵。” 清 洪昇 《長生殿·偵報》:“[外:]呀,他要誅君側之奸,非反而何?且住, 楊相 這本怎麼不見邸抄?” 清 龔自珍 《明良論》四:“議處、察議之諭不絶於邸鈔。”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四七章:“我剛才一面看一面想起來 崇祯 九年春天在一份邸抄中看到兵科給事中 常自裕 的一封奏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邸抄”是中國古代官方發布的一種文書形式,主要用于傳遞朝政信息和政治情報。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邸抄又稱“邸報”“邸鈔”,是古代朝廷向地方官員傳達政令、奏議、宮廷大事等信息的官方通報。其内容涵蓋皇帝谕旨、臣僚奏章、人事變動及重要政務動态。

  2. 曆史發展

    • 起源:最早可追溯至西漢初期(約公元前2世紀),各郡在京城設“邸”(辦事處),由信使通過驿道将文書傳至地方。
    • 延續:曆經漢、唐、宋、元、明、清各代,形式逐漸完善,成為古代重要的信息傳播渠道。
  3. 内容與形式
    邸抄以竹簡或絹帛為載體,後發展為紙質印刷。内容嚴格限于官方政務,如诏書、奏議、官員任免等,具有權威性和時效性。

  4. 功能與影響

    • 确保中央與地方信息互通,維護政權穩定。
    • 為後世研究古代政治、社會提供了重要史料。例如,《儒林外史》中提及“邸抄”,反映其在民間的影響力。
  5. 文學與曆史記載
    清代龔自珍、洪昇等文人的作品多次引用邸抄内容,印證其作為曆史事件記錄工具的作用。

邸抄是中國古代獨特的官方信息傳播系統,兼具政治功能與文化價值,是研究古代行政制度和新聞史的重要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邸抄一詞的意思:邸抄(dǐ chāo)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官方查抄或調查家庭私事的行動或内容。通常用于古代中國的官府、官員對民衆進行調查或取證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邸抄的部首是辶(辵),筆畫數為11畫。 來源:邸抄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行政制度,官府或官員有時會被派遣到民衆的家庭進行調查或查抄,以獲取個人信息或取證。因此,邸抄成為了對這種行動或内容的稱呼。 繁體字:邸抄的繁體字形為「邸抄」。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邸抄」的形狀和現代漢字略有不同,但基本保持了相似的形狀和構造。 例句:他們派人來進行邸抄,查找可能的證據。 組詞:邸抄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例如邸令、邸聞、抄書等。 近義詞:類似意思的詞語包括審查、打探、搜查等。 反義詞:相反意思的詞語可能是保護、隱私、尊重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