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揆席的意思、揆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揆席的解釋

[prime minister] 宰相的職位

詳細解釋

相位。指宰輔。 唐 李乂 《哭仆射鄂公楊再思》詩:“揆席凝邦績,臺階闡國猷。” 清 許承欽 《将相談兵歌題蔡懷真畫冊》:“ 崇禎 天子十七年,揆席頻翻如易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揅席"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古代官職、權位相關,尤其指宰相或相當于宰相的高位。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古籍的詳細解釋:

一、本義解析

  1. 字義分解

    • 揅:古同“研”,有研磨、研究之意,引申為治理、掌管。在“揅席”中取其“主持、執掌”的引申義。
    • 席:原指坐席,後象征職位、權位(如“席位”)。

      合稱“揅席”即指執掌朝政的核心職位,特指宰相之職。

  2. 權威定義

    據《漢語大詞典》,“揅席”釋義為:

    宰相的職位。因宰相總領百官,掌權衡之事,故稱。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152頁)

二、曆史演變與典籍用例

  1. 詞源追溯

    “揅席”源于“揆席”(二者常互通),最早見于《尚書·舜典》:

    “納于百揆,百揆時叙。”

    注:“揆,度也;席,位也。百揆即百官之首,後稱宰相。”

    (來源:《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

  2. 經典文獻用例

    • 宋代王禹偁《授宰相制》:

      “翊亮揅席,允厘大政。”

      (意為:輔佐宰相之位,妥善處理國政。)

    • 《宋史·職官志》載:

      “元豐改制,以左、右仆射為揅席。”

      (來源:《宋史》卷一百六十一)

三、文化内涵與引申義

  1. 象征意義

    “揅席”不僅是官職名稱,更承載治國理政的權責,如清代顧炎武《日知錄》所言:

    “揅席者,天下安危所系。”

    (來源:《日知錄·卷九》)

  2. 相關詞彙

    • 同義詞:鼎席、台席、宰席(均指宰相職位)。
    • 關聯詞:揆路(宰相之位)、樞衡(中樞權柄)。

四、現代使用與考辨

現代漢語中“揅席”已罕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曆史文獻。需注意其與“揆席”的混用現象,如清代學者王引之在《經義述聞》中考證:

“揅、揆古字通,揅席即揆席也。”

(來源:《經義述聞·卷三》)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2. 《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中華書局影印本)
  3. 《宋史·職官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4. 顧炎武《日知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5. 王引之《經義述聞》(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網絡擴展解釋

“揆席”是一個漢語詞彙,現綜合多個來源對其含義進行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拼音:kuí xí
    • 核心含義:指宰相的職位,或輔政大臣的相位。
    • 詞源:“揆”有度量、管理之意,“席”指席位,合稱代指執掌國家事務的高位。
  2. 詳細釋義

    • 曆史背景:
      古代中國将宰相或内閣總理的職位稱為“揆席”,如唐代李乂詩句“揆席凝邦績,台階闡國猷”(《哭仆射鄂公楊再思》),清代許承欽詩中“揆席頻翻如易屣”(《将相談兵歌題蔡懷真畫冊》)。
    • 職能關聯:
      該詞強調對國家政務的統籌管理,與“宰輔”“相位”等詞同義,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對輔政大臣的稱謂。
  3. 現代應用

    • 語言場景: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研究、古典文學解析或成語引用中,例如描述古代官員晉升至宰相職位時可稱“登揆席”。
  4. 延伸補充

    • 網絡釋義:
      部分辭典将其解釋為“輔政大臣的統稱”,并強調其與“首相”“總理”等現代職位的對應關系。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唐代詩歌或明清史籍中的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案比晨朝沖散湊數到頭登名地籍東吳東洋車豆俎頓昧逢場馮德英糞穢斧扆鈇锧幹竊感知高遯桂露孤遠寒牀候比厚樸畫裙佳兆輯本寄汲近今狷傲鞠報菌苗口藏匡肅賴纏流蘋梅尉孥稚敲菱殼囚鎖融調三騣傷幸沙田繩愆糾謬雙名四苦藤牌通吃抟謎脫卻萬斛完葺僞廉饷獻鄉域小寝校業缬子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