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dastral] 古代登記土地的冊籍,是征收田賦的依據
封建時代政府登記土地的冊籍。 唐 白居易 《議百官職田》:“故稽其地籍,而田則具存;考其戶租,而數多散失。”
地籍是土地管理中的核心概念,其含義和功能隨社會發展不斷演變,具體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一、基本定義 地籍是記載土地及不動産基本狀況的法定登記系統,包含權屬、位置、界址、面積、質量、用途等核心信息。古代稱為“土地的戶籍”,最初作為征稅依據的田賦清冊存在。
二、核心要素
三、功能演變
四、管理内容 國家通過地籍調查、土地登記、統計和分等定級等管理措施,形成從地塊到全國的多級數據體系。例如,中國需經鄉、縣、省級層層彙總審批,最終形成法定文件。
五、現代意義 作為自然資源管理的基礎支撐,地籍為土地交易、産權保護、生态保護等提供數據依據,助力市場經濟和可持續發展。
地籍是指登記、管理土地及其上附着物的制度和手續。這個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土”和“示”,共計6畫。在現代漢字中,地籍的繁體寫法為「地輯」。
地籍一詞起源于古代的土地制度。在古代,地籍是對土地進行登記和管理的記錄。它包括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種類、面積、位置等相關信息。地籍的建立有助于保護土地所有者的權益,維護土地利用的合法性,并為土地交易和土地稅收提供依據。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地籍的表達方式會有所不同。例如,在清代康熙字典中,地籍的寫法為「地輯」,其中「輯」表示記錄和整理的意思。在道光字典中,地籍的寫法變為「地季」,其中「季」表示一個季度,意味着地籍可能會在固定的時間内進行更新和修訂。
以下是地籍的例句:
1. 地籍記錄了土地的面積、位置和權屬信息。
2. 基于地籍資料,我們可以準确确定土地的使用權歸屬。
3. 地籍的建立有助于保護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地籍可以和其他詞組成關聯詞彙,例如:
1. 地理:地籍和地理都與土地有關。
2. 圖籍:地籍和圖籍一起使用,可以更好地表示土地的信息。
3. 房籍:房地産的登記管理與地籍有一定的關聯。
地籍的近義詞包括土地登記、土地管理等。而與地籍相反的概念可以是無地籍、未登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