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dastral] 古代登記土地的冊籍,是征收田賦的依據
封建時代政府登記土地的冊籍。 唐 白居易 《議百官職田》:“故稽其地籍,而田則具存;考其戶租,而數多散失。”
地籍
一、核心釋義
“地籍”指系統記錄土地權屬、位置、面積、用途級等屬性的簿冊或檔案體系。其核心功能是确認土地權利歸屬,為土地管理、稅收征收和産權保護提供法定依據。例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登記土地位置、界址、面積、質量、權屬和用途等情況的簿冊”。
二、字源與構詞解析
“地籍”二字組合強調以文書形式對土地信息的規範化記載,體現其法律憑證屬性。
三、法律與行政定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地籍是“土地權屬、位置、面積、用途等基本狀況的登記記錄”,具有公示公信效力(《土地管理法》第十二條)。國土資源行業标準《地籍調查規程》(TD/T 1001-2012)進一步明确其包含“土地權屬調查、地籍測繪、數據庫建設”三大核心内容。
四、現代地籍的功能擴展
當代地籍體系已發展為融合空間數據與權屬信息的綜合管理系統,涵蓋:
權威參考來源
地籍是土地管理中的核心概念,其含義和功能隨社會發展不斷演變,具體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一、基本定義 地籍是記載土地及不動産基本狀況的法定登記系統,包含權屬、位置、界址、面積、質量、用途等核心信息。古代稱為“土地的戶籍”,最初作為征稅依據的田賦清冊存在。
二、核心要素
三、功能演變
四、管理内容 國家通過地籍調查、土地登記、統計和分等定級等管理措施,形成從地塊到全國的多級數據體系。例如,中國需經鄉、縣、省級層層彙總審批,最終形成法定文件。
五、現代意義 作為自然資源管理的基礎支撐,地籍為土地交易、産權保護、生态保護等提供數據依據,助力市場經濟和可持續發展。
被除數悲觀閉隱裁成隄川弟窯法廏飛蝗鳳德分陝高儁歸刑貴治國有資産旱澇保收寒栗子哈屯衡麓虹腰換日偷天江隄見豕負塗見笑大方谲宇空法老臉皮斂禍僚介麗名漏網馬材曼矰密契彌至钼鋼旁喻窮酸餓醋旗識欺詐七政曲錄床蛐蛇鋭志曬坪少數民族沈辜生隙十八界失神殊號水還火歸睡王跳珠未成冠遐登縣侯現款枭鵩小巫見大巫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