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昧的意思、頓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昧的解釋

困頓昏迷貌。《北齊書·陸卬傳》:“遭母喪,哀慕毀悴,殆不勝喪,至沉篤,頓昧伏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頓昧”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字源與古籍用例綜合分析。從構詞法看,“頓”本義為叩首,引申出停頓、困頓、整頓等義;“昧”本義指光線昏暗,《說文解字》釋為“闇也”,後衍生出愚昧、隱藏之意。二字連用最早見于佛教典籍,如唐代窺基《成唯識論述記》載“愚者頓昧”,指突然陷入愚鈍蒙昧的狀态。

在近代漢語中,“頓昧”多用于文學語境,表達兩層含義:一是指心智的短暫迷失,如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中“頓昧于道”形容對道理的突然困惑;二指境遇的困頓不明,見于黃宗羲《明儒學案》評王陽明學說“頓昧交參”,暗含學術發展中的阻滞與晦暗期。

該詞在現代《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中被收錄,釋義為“愚鈍蒙昧”,标注屬書面語。由于使用頻率較低,當代《現代漢語詞典》未單獨立目,但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有相關字義引申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頓昧”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頓昧(拼音:dùn mèi)指困頓昏迷的樣子,多用于形容因極度疲憊、悲傷或疾病導緻的精神恍惚、意識模糊的狀态。例如《北齊書·陸卬傳》中記載:“遭母喪,哀慕毀悴,殆不勝喪,至沉篤,頓昧伏枕。”


二、分字解析

  1. 頓(dùn):

    • 本義為“短暫停頓”,引申為“困頓、疲乏”(如“勞頓”“困頓”)。
    • 在“頓昧”中側重“身體或精神上的困倦無力”。
  2. 昧(mèi):

    • 本義為“昏暗不明”,引申為“意識模糊、糊塗”(如“蒙昧”“愚昧”)。
    • 在“頓昧”中強調“神志不清、昏迷”的狀态。

三、使用場景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或文學作品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其近義詞可參考“昏聩”“恍惚”,反義詞則為“清醒”“明朗”。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北齊書》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謷謷襃博瀑流襃女崩雲辨明蔽塞倡門谄谀乘肥趁行敕建偢睬粗豪蹙縮耽憂得不償喪刁蕭蝶黛董筆阸僻方邊左右風婆婆風瘵改聘犷勇估客紅包候鴈集材經變進進出出谲蕩連辟公府不就嶺岫林溆隆隆羅儒戮殃驢馬畜抹骨牌穆哀痞隔評骘蛇魚驷驖太一數沓沓騰越呫呫蔚起為氣吳子線蟲閑歌祥莢仙籙蕭何律小玩藝西京七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