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昧的意思、頓昧的詳細解釋
頓昧的解釋
困頓昏迷貌。《北齊書·陸卬傳》:“遭母喪,哀慕毀悴,殆不勝喪,至沉篤,頓昧伏枕。”
詞語分解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 昧的解釋 昧 è 暗,不明:幽昧。昧旦(清晨還未明亮時)。 昏,糊塗,不明白:愚昧。蒙昧。素昧平生(一向不認識)。 目不明:“目不别五色之章為昧”。 隱藏,隱瞞:暧昧。昧心(違背良心做壞事)。 冒犯:冒昧(多作
網絡擴展解釋
“頓昧”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頓昧(拼音:dùn mèi)指困頓昏迷的樣子,多用于形容因極度疲憊、悲傷或疾病導緻的精神恍惚、意識模糊的狀态。例如《北齊書·陸卬傳》中記載:“遭母喪,哀慕毀悴,殆不勝喪,至沉篤,頓昧伏枕。”
二、分字解析
-
頓(dùn):
- 本義為“短暫停頓”,引申為“困頓、疲乏”(如“勞頓”“困頓”)。
- 在“頓昧”中側重“身體或精神上的困倦無力”。
-
昧(mèi):
- 本義為“昏暗不明”,引申為“意識模糊、糊塗”(如“蒙昧”“愚昧”)。
- 在“頓昧”中強調“神志不清、昏迷”的狀态。
三、使用場景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或文學作品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其近義詞可參考“昏聩”“恍惚”,反義詞則為“清醒”“明朗”。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北齊書》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昧》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指在知道之前一直糊塗不明,突然之間恍然大悟、明白過來的意思。
根據現代漢語拆字,可以得知《頓昧》這個詞的部首是“頁”和“日”,它們分别代表着封面和太陽。所以,它的拆分部首為“頁日”。
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1畫,其中“頁”部有6畫,“日”部有5畫。
《頓昧》一詞的來源有待進一步研究,目前還沒有确切的資料指出它的起源和出處。
關于《頓昧》一詞的繁體字形态,目前沒有相對應的繁體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記載中提到過《頓昧》這個詞彙,但它的具體寫法暫時無法确定。
以下是一些關于《頓昧》的例句:
1. 我對這個問題一直不明白,昨天突然間頓昧了。
2. 他經過一番思考,頓昧了自己的錯誤。
3. 經過老師的耐心解釋,同學們的困惑頓昧了。
與《頓昧》相關的組詞有:頓悟、頓然、頓時等。
近義詞包括:恍然、明白、悟出等。
目前還沒有确切的反義詞與《頓昧》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