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輯錄散佚文稿編成的本子。 清 譚嗣同 《<史例>自叙》:“輒研校四庫輯本,羅列 杜氏 所釋,輔以 陸氏 《春秋集傳纂例》、 劉氏 《春秋傳説例》。” 魯迅 《華蓋集續編·不是信》:“ 六朝 小說他據《漢魏叢書》,我據别本及自己的輯本,這工夫曾經費去兩年多,稿本有十冊在這裡。”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八章第二節:“但這部書大部分都散佚了,現在隻有一個輯本,還保留着一小部分。”
“輯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收集散佚的文獻或資料整理而成的版本。以下是詳細解釋:
輯本指将散失、零散的文稿或資料,通過系統搜集、整理後彙編成冊的版本。這種整理可能是對古籍的複原(如失傳書籍的重新彙編),也可能是日常資料的系統化歸納。
《四庫全書》中的部分書籍即為輯本,通過散見于其他文獻的内容重新編纂而成。
《輯本》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為對文獻、著作等資料進行整理、編輯并出版的版本。它通常可以用來指代一本收集整理某一主題材料的書籍。
《輯本》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卩」和「本」。其中,「卩」是指手上拿一個印章,可以表示收集、整理等動作;「本」是指書籍的意思。
根據這兩個部首,「輯本」這個詞總共有10個筆畫。
「輯本」一詞最早來源于漢語,屬于漢字詞彙。它沒有對應的繁體字形式,因為繁體字在部首和筆畫上與簡體字相同。
根據研究,古代漢字中的「輯本」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古時候的寫法為「藉本」,其中「藉」表示借用、依托,與現代「輯」這個字的意義相似。
1. 他花了好幾年的時間,編輯完成了這套有關曆史的《輯本》。
2. 這本《輯本》收集了很多經典的故事,很值得一讀。
組詞:編輯、整理、出版、收集
近義詞:版本、選編、彙編
反義詞:散文、碎片、未整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