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鈇锧的意思、鈇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鈇锧的解釋

亦作“ 鈇質 ”。1.古代斬人的刑具。借指腰斬之罪。锧,墊在下面的砧闆。《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 子家駒 曰:‘臣不佞,陷君於大難,君不忍加之以鈇鑕,賜之以死。’” 何休 注:“鈇鑕,要斬之罪。”《史記·項羽本紀》:“将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約共攻 秦 ,分王其地,南面稱孤,此孰與身伏鈇質,妻子為僇乎?”《晉書·齊王冏傳》:“言入身戮,義讓功舉,退就鈇鑕,此 惠 之死賢於生也。” 元 李翀 《日聞錄》:“古者,斬人必加鍖上而斫之,故曰伏鈇質。” 清 黃宗羲 《陸周明墓志銘》:“昔 李固 之死, 汝南 郭亮 左提章鉞,右乘鈇鑕,詣闕上書,乞收其屍。”

(2).星名。《隋書·天文志中》:“八魁西北三星曰鈇質,一曰鈇鉞。有星入之,皆為大臣誅。”《宋史·天文志三》:“鈇鑕五星,在天倉西南,刈具也,主斬芻飼牛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鈇锧”是古代的一種刑具組合,具體含義如下:

  1. 單字釋義

    • 鈇:指鍘刀,用于行刑時斬首或腰斬的工具。
    • 锧(音同“質”):指墊在受刑者身下的砧闆,通常為木質或金屬材質。
  2. 合稱含義
    “鈇锧”合稱代指古代腰斬刑具,使用時犯人伏于锧上,以鈇斬斷身體。例如《漢書·王傳》記載“解衣伏锧”,即描述受刑場景。

  3. 引申意義
    該詞常象征嚴厲的刑罰或法律權威,如《後漢書》中“願就鈇锧”表示甘願接受懲處。與“鈇钺”(鍘刀與大斧)類似,均體現古代刑法的嚴酷性,但“鈇钺”更側重權力象征,而“鈇锧”特指刑具本身。

  4. 曆史背景
    腰斬之刑在秦漢時期常見,後逐漸被其他刑罰取代。相關器具的命名反映了古代法制文化的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鈇锧》是什麼意思

《鈇锧》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鑽孔軸座”,是用來夾緊或支撐鑽床和車床上的刀架的專用工具。

拆分部首和筆畫

《鈇锧》的部首是金字旁,拼音為“jin(金)”,它表示與金屬或與金屬相關的事物。

《鈇锧》的總筆畫數為17畫。

來源和繁體

《鈇锧》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是漢字的一種表達方式。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鈇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鈇锧」是以更為繁複的方式書寫的。例如在《康熙字典》中,「鈇锧」的寫法為「鈇訨」。

例句

1. 他使用鈇錐進行鑽孔加工。

2. 這把鈇鑕用來夾住工件,保持穩定。

組詞

鈇仃(fū dīng):指傳說中的一種勾結物,用來召喚神靈。

鈇鉄(fū tiě):指用來打造鋒利的武器和工具的鐵礦石。

近義詞

鑽孔夾:指用于支撐或夾住鑽床或車床上的刀架的工具。

夾具:指用來夾住工件以便進行加工或加工過程中用來保持工件穩定的工具。

反義詞

鈇锧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是具體的工具名稱,很難找到直接相反的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