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取别家的井水。《淮南子·覽冥訓》:“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
“寄汲”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基本釋義
指取别家的井水,字面意思是依賴他人提供的井水()。該詞出自《淮南子·覽冥訓》:“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強調自立的重要性,比喻依賴他人不如自己創造資源。
引申含義
在語境中常帶有被動依賴、缺乏自主性的隱喻。例如“寄汲不若鑿井”一句,通過對比借水與挖井,倡導人應主動解決問題而非依附他人()。
常見誤讀
部分非權威來源将“寄汲”拆解為“寄托+汲取”,引申為“通過汲取知識實現理想”。此類解釋缺乏古籍依據,屬于現代語境下的再創作()。
建議優先參考《淮南子》及權威詞典的釋義。若需了解擴展用法,可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分析。
寄汲(jì jí)是一個動詞詞組,意思是向對方傳遞或轉交消息、書信、物品等。
寄汲這個詞由寺字旁和溝字旁組成,部首分别是宀和水,總筆畫數為9畫。
寄汲這個詞最早出現于《史記·公孫丑列傳》中,用于形容向别人傳遞消息。寄汲的字義中的“寄”表示轉交、傳遞,“汲”則表示接受、受令。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一種文化習俗,用以表達對親朋好友之間傳遞問候和關心的情感。
寄汲的繁體寫法為「寄汲」。
古代漢字并沒有規定特定的字形,因此寄汲在不同曆史階段可能有不同的字形。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寄汲的基本結構在曆史上保持相對穩定。
1. 他特意寄汲了一封信給我,告訴我他們家裡的近況。
2. 我想把這本書寄汲給我的朋友,分享一下我自己的閱讀心得。
1. 寄予:指寄托、寄寓。
2. 寄信:指将信件通過郵局等方式發出。
3. 推寄:指轉交、遞送。
傳達、轉交、轉寄、傳遞、送達
截留、阻止、扣留、擋住、拒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