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繕,修葺。 南朝 宋 鮑照 《謝假啟》之一:“臣居家之治,上漏下濕,暑雨将降,有懼崩壓。比欲完葺,私寡功力。” 宋 唐庚 《憶昔行》:“十載卻西還,亭傳已完葺。”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胡公去狐》:“時室空已久,頽圮殊甚,即令完葺之。”《金史·高汝砺傳》:“今大兵既退,正完葺關隘,簡練兵士之時,須得通敏經綸之才預為籌畫,俾濟中興。”
“完葺”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對建築物或設施的修繕、修補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完葺”意為修繕、修葺,特指通過修補、維護使建築物恢複完整或更堅固的狀态。其核心含義與“修葺”相近,但更強調“完善”的修複過程。
該詞現今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古建築保護相關語境中。例如,描述修複古建築屋頂、牆體等結構時,可用“完葺”強調恢複原貌的修繕過程。
兩者意義相近,但“完葺”更側重“完善性修複”,而“修葺”適用範圍更廣,可指一般性修補。部分文獻中二者可互換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建築修繕術語,可參考《續夷堅志》《金史》等文獻原文。
《完葺》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修整完畢,整齊美觀”。通常用來描述建築物、庭園、街道、家具等經過維修、整治後恢複的狀态。
《完葺》的部首是“艹”,基本的筆畫數是12畫。
《完葺》是由簡化字“完”和“葺”組合而成。簡化字“完”是指完整、完結;而“葺”則表示修整、整理。
在繁體中,“完葺”以“完槷”取代“葺”的部分,形式為「完槷」。
在古代書法中,漢字“完葺”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由于時代久遠,現代所見的古書法中的“完葺”寫法已經比較少見,難以确定确切的樣式。
1. 這座古廟經過完葺後,煥然一新,吸引了衆多遊客。
2. 屋頂上的瓦片經過完葺,再次拾級而上。
1. 完整:表示整體、完備、沒有遺漏。
2. 葺理:表示修整、整齊而美觀。
3. 完美:表示完全無缺、沒有瑕疵。
整修、裝修、翻新、修葺、修整。
破損、破舊、破敗、破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