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上聞。具名上奏。《史記·周本紀》:“維天建 殷 ,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顯亦不賓滅,以至今。” 唐 韓愈 《燕河南府秀才》詩:“功曹上言公,是月當登名。”
(2).猶揚名。 唐 韓愈 《複志賦》:“豈不登名於一科兮,曾不補其遺餘。” 宋 周必大 《米芾馬賦》:“ 元章 詞筆俊拔,略無滞礙。使能約以法度,博以學問,則生當獨步翰墨之場,沒且登名文章之録,其成就豈止此而已。”
“登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析,綜合搜索結果中的信息可歸納如下:
上聞、具名上奏
指通過正式文書向上級或朝廷呈報,多用于古代行政流程。例如唐代韓愈《燕河南府秀才》詩:“功曹上言公,是月當登名。”
揚名、成就聲譽
強調通過功績或才能獲得名聲。如韓愈《複志賦》:“豈不登名於一科兮,曾不補其遺餘。”宋代周必大也提到“登名文章之録”,即通過文才顯赫。
古代文獻
《史記·周本紀》記載“登名民三百六十夫”,指記錄賢者之名;唐代詩句中多用于科舉或仕途場景。
現代造句
如“登名於一科”表達科舉中榜,“騎單車登名山”則引申為通過行動獲得成就。
作為名字時,“登”象征上升、進取,“名”代表聲譽,組合後寓意積極向上且追求卓越,如“登臨高處”“名揚四海”。
“登名”兼具行政流程與個人成就的雙重内涵,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史記》、唐宋詩文等古籍原文。
拆分部首:立 + 自
筆畫:9畫
《登名》是指登記、注冊自己的姓名或名字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為把自己的名字添上名冊。
《登名》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官方機關或學府為了管理人口或學生而編寫的名冊,需要個人前來“登名”。
繁體寫法:登名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時漢字中的“名”字和現代相似,但“登”字卻以仿佛人物跨越一條橫線的形态寫成。
1. 為了參加考試,你需要先登名。
2. 我已經在學校登名了,現在可以正式成為一名學生了。
組詞:
- 名冊
- 登記
- 注冊
- 姓名
近義詞:
- 登記
- 注冊
反義詞:
- 除名
- 取消登記
【别人正在浏覽】